...地兴奋迷走神经所致。此外,持久缺氧也往往显示副交感优势使心率变慢。期前收缩与室颤的发生与心肌细胞内K+减少、Na+增加使静息膜电位降低、心肌兴奋性增高、和传导性降低有关。缺氧部位的心肌静息膜电位降低,使其与相邻较完好的心肌之间形成电位差,...
...2.BCR与CD19、CD21相连 成熟人B细胞mIg可以同CD19和CD21跨膜蛋白相连。CD19是一种B细胞特异的抗原,为Ig超家族成员,表达于除浆细胞外所有B细胞上。CD21为C3dg和iC3b的受体(CD2)。抗原一方面可以与BCR...
...吞噬或吞饮作用,将外源性蛋白质抗原摄取进入胞内,,经加工后产生的抗原肽片段与其自己MHCⅡ类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运送至细胞表面并呈递给CD4+T细胞,自此开始了CD4+T细胞活化的诱导期。CD4+T细胞活化需有双信号刺激,即其抗原识别...
...发病中所占的位置也尚未被确定。总之LCH的超微结构研究未发现病毒颗粒或病毒特异细胞产物。 (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正常的LC起源于骨髓的CD34 干细胞,是一种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可...
...及其同事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单克隆抗体可抑制另一种血管新生蛋白——胎盘生长因子(PIGF),从而可能成为人类抗血管新生治疗癌症的有效方法。 肿瘤细胞分泌产生多种不同量的血管新生因子,包括VEGF、Pl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和...
...水平的研究,已深入到细胞内部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细胞跨膜信息传递的机制、基因水平的功能调控机制等方面,使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研究取得了不少宝贵资料。在整体水平研究方面,由于学科的交叉渗透,不断产生了研究的新领域,如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等;而且...
...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一直都存在着争议,也就由此产生了多种的学说,来支持自己的论证观点。其实,女性病人也会很奇怪自己为什么会患上这种妇科疾病。那么,下面就详细讲述一下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哪些发病机制。 一、种植学说 最早(1921)...
...代表-乙酰胆碱受体的结构模式。乙酰胆碱受体是由5个同源性很高的亚基构成,包括2个α亚基,1个β亚基,1个γ亚基的和1个δ亚基。每一个亚基都是一个四次跨膜蛋白,分子量约60kd,约由50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推测跨膜部分为四条α螺旋结构,其中一...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有两种学说: 1、骨质疏松学说。激素能使原有成骨细胞的骨胶原合成减慢,并阻碍前成骨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变,同时激素直接刺激破骨细胞活动,间接地使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多,从而减少钙从肠道吸收,影响肠道内钙的运送,使骨...
...其功能为调控兴奋-收缩耦联。冬虫夏草治疗难治性缓慢型心律失常、传导阻滞作用的重要机制可能就在于冬虫夏草水提液可以促进钙内流,进而触发心肌兴奋和收缩,使窦房节和房室节细胞兴奋,从而发挥其正性肌力作用。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