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经病有传、有中。今先举传经者言之,其见症也,口燥、咽干而渴,或咽痛,或下利清水、色纯青,心下硬,或下利肠垢,目不明。大、小承气汤并主之。...
...寒令伤人无火郁,直据大中成冷厥,循经以入渐而深,内邪逼出方发热,热煎既久了无寒,谓从寒变成何说。风寒伤中本无常,或入于阴或入阳,就向阴阳求活法,初终于足任端详。此章谓目病因伤寒而得也。夫伤寒百病之祖,不独专责在目。读仲景先生书得其纲领,治...
...腹满自利,津不到咽,手足温者,是足太阴脾经受证。假如先起腹满咽干者,本病。已后身目黄,标病。内有寒热所分,不可混治,临病之际,用在得宜。...
...家实证,此为不传阳明之腑也。少阳病,小柴胡证,皆脏腑病之连经,亦非但是经病,缘脏腑经络,表里郁迫,故柴胡诸证,久而不罢。有至八九日,以及十三日,且有过经十余日者。若不连脏腑,但在经络,则三日少阳,四日已见太阴经病证,五日己见少阴经病证,六...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
...舌干口燥,是足少阴肾经受证。假如先起舌干口燥者,本病。已后谵语,大便实者,标病。至阴经则难拘定法,或可温而或可下。阴分直中者,寒证。传经者,热证。是其发前人之所未发也。...
...脚气病之一。风寒暑湿流注足太阴脾经而成的脚气。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证见腹满,夹咽连舌系急,胸膈痞满,循胻骨下股膝内前廉内踝,过核骨后连足大趾端内侧皆痛。若自汗者为风胜,无汗痛甚者为寒胜,热烦者为暑胜,重着肿满者为湿胜。治以温散为主...
...十二经标本之一。《灵枢·卫气》:“足太阴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之中;标在背腧与舌本也。”该经本在中封前上4寸,指三阴交;标在脾俞及廉泉部。参见十二经标本条。...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