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动数止脉_《冯氏锦囊秘录》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术】

...心部脉∶一动心,二动脾,三动肺,动肾,五动肝。肝部脉∶一动肝,二动心,三动脾,动肺,五动肾。肾部脉∶一动肾,二动肝,三动心,动脾,五动肺。肺部脉∶一动肺,二动肾,三动肝,动心,五动脾。脾部脉∶一动脾,二动肺,三动肾,动...

http://qihuangzhishu.com/342/1242.htm

不专主寸关尺议_《目经大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脉贵和平,过、不及皆病也,故诊法行焉。寸、关、尺,所也,得其所,则天根月窟都在壳中。浮、沉、迟、数,脉纲也,得其纲,则牛鬼蛇神奔会指下。何以言?夫脉乃脏腑血气附于经络之中,周流体,至筋骨交接处则势少抑,故惕然而动。动如应节,犹...

http://zhongyibaodian.com/mujingdacheng/642-11-26.html

诊法常以平旦_《望诊遵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九候无差.五音悉准.有过易窥.有偏易.辨三因之虚实.气色分明.察五脏盛衰.精神平允.见微知着.固能判断吉凶.原始反终.更足周知生殒.盖观日以揣摩.亦援天而指引.由是病情.稽诊法.指下融通.心中浃洽.脉息共形容论.推究无穷.声音与...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gzhenzunjing/736-5-1.html

《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第二节 中医诊断学的原理及其原则 一、诊断学原理 二、诊断学原则 第三节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第一节 望诊 一、整体望诊 二、局部望诊 三、望舌 、望排出物 五、望小儿指纹 第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index.html

辨_《三指禅》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脉经》曰∶七者,一静其心,存其神也;二忘外意,无思虑也;三均呼吸,定其气也;轻指于皮肤之间;探其腑脉也;五稍重指于肌肉之际,取其胃气也;六再重指于骨上,取其脏脉也;七详察脉往来也。据《脉经》所说,指临时言。以余诀,用功不在临时,...

http://qihuangzhishu.com/786/62.htm

十问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后两句已包括了切诊、望诊的内容);陈修园《医学实在易》:「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两者内容...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8003.html

看中医需要注意什么_中医常识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中医诊病讲究望、、问、切,其中望诊是诊病的首要环节,它包括了望精神状态、望面部气色、望舌苔、望舌质、望唇甲等诸多方面,它是患者留给医生的最初印象,对其他三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中医角度说,面部不同的颜色、舌苔不同的色质所代表的...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759.html

辨口味知疾病_中医_【中医宝典】

...的反映。明代研究舌的申计垣说:“舌通各经内脏,内脏有病属寒属热与舌味觉有特殊象征。” 口淡:多为脾胃气虚或见于寒证。现代医学认为患有消化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疾病,营养不良、维生素与微量元素锌缺乏症的病人,口里常觉淡而无味。同时多伴有食欲不振...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zhen-2/a11967.html

切诊_中医诊法_【中医宝典】

...脉 (一)脉象的形成原理与脉的临床意义 脉象与心脏的活动密切相关。因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人血管,形成脉搏,而血液行于脉中,除心主血脉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由各脏腑协调配合才能正常。如肺朝百脉,脾胃为气血生化源、脾主统血;肝藏血、...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fa/b34938.html

余元度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清代医家。里籍欠详。师事“镜机子”,尽得其传。反对过分强调脉重要性,主张,盖因内病必形诸外,故先望、、问,切不可仅以切脉断病。其甥将其医论录辑为《用药心法》,未见传世。...

http://qihuangzhishu.com/195/1913.htm

共找到458,68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