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下利病脉证治_《金匮玉函要略述义》_中医金匮书籍_【岐黄之术】

...卧起。而腹满。按此条恐是错出。似宜在橘皮汤条上。茱萸汤方(本草。图经引。人参一两。生姜一大两。大枣二十枚。)半夏泻心汤方(按再煮。当作再煎。)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按大枣十二个。当作十二枚。)呕吐而病在膈上。(外台。后下。有必字。)而脉弱...

http://qihuangzhishu.com/766/20.htm

发热预兆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发热,是许多疾病序幕,而且常为凶兆,尤其发不起热更是不祥之兆。内伤发热最为复杂,其中一些不明原因发热常常是某些隐匿着全身性疾病预兆……...

http://qihuangzhishu.com/128/210.htm

膏滋方理论考源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是由汤药(煎剂)浓缩演变发展而来,凡汤丸之有效者,皆可熬膏服用。”这里讲是膏剂,而不是膏滋。 探讨膏滋产生缘由和理论基础,搞清其原理,才能确立应用膏滋方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推动膏滋方理论完善和发展,提高临床运用膏滋方学术水平。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308.html

膏滋方理论考源_膏药常识_【中医宝典】

...探讨膏滋产生缘由和理论基础,搞清其原理,才能确立应用膏滋方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推动膏滋方理论完善和发展,提高临床运用膏滋方学术水平。 (二) 为什么膏滋方主要在冬季服用?有人认为膏方冬季服用是因为冬季膏剂容易保存,而其他季节容易腐败...

http://zhongyibaodian.com/gaoyao/a13028.html

炮制理论_【中医宝典】

...中药炮制理论,历代本草均有阐述,现结合临床摘要如下:“酒制升提而制寒,醋制注肝而收敛,盐制走肾而下行,姜制温散而豁痰,蜜炙甘缓而润燥,土制守中而健脾胃,蒸熟取其味厚,炒黄、炒焦取其燥入脾胃,炒炭存性而止血”。古炮制理论具有一定临床实践...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5471.html

中医疾病预测理论基础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任何微小、隐蔽再深疾病亦难免不露出迹象,因为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内在疾病必然通过各种渠道外露,因此疾病先兆预测是有其基础……...

http://qihuangzhishu.com/128/8.htm

、吐涎沫,头痛_《名师垂教》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四君加陈皮);有健脾、益气、止、化痰,而善治脾胃气虚兼有痰湿六君子汤(四君子加陈皮,半夏)。还有善于降胃止小半夏汤(半夏、生姜),及小半夏加茯苓汤。另外,就是前面说过燥湿化痰主方二陈汤;温中补虚,降逆止吴茱萸汤和善于燥湿化痰...

http://qihuangzhishu.com/1039/9.htm

阻(妊娠阻)_胎产_妇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阻(妊娠阻)指妊娠两个月左右,出现不同程度反应,如胸闷不舒,恶心呕吐,闻食气,食入即吐,头重目眩等,古代又有称为“子病”,“病儿”,“阻病”等。 【阻(妊娠阻)】 指妊娠两个月左右,出现不同程度反应,如胸闷不舒,恶心呕吐,...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193.html

生姜与干姜之异同_中药基础_【中医宝典】

...药性记载也有所不同,即干姜“主治寒冷腹痛,中,霍乱,胀满止唾血”,生姜则“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这说明二者主治是有差异。 概要言之,生姜与干姜,不特味有厚薄,气亦有厚薄,俗话说“嫩姜没有老姜辣”。《阴阳应象大论》曰:...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8584.html

性欲预兆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性欲为人生三大本能欲望之一,性欲非但为性疾患重要信号,更对诸多全身性疾病具有深远预兆意义。尤其在内分泌病、肿瘤及精神病方面,常为独特前兆……...

http://qihuangzhishu.com/128/165.htm

共找到887,54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