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妊娠中风,角弓反张,口噤语涩。麻黄散。黄(去节) 防风 独活(各一两) 羚羊角(屑) 桂心 升麻 酸枣仁(炒) 甘草秦艽(各半两) 川芎 当归 杏仁(制,各三分)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四片,煎至六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温服。...
...目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黄蓍鳖甲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黄蓍鳖甲散【处方】人参、肉桂(去粗皮)、苦梗,各一两六钱半;生干地黄(洗.焙干)三两三钱,半夏(煮)、紫菀(去芦)、知母、赤芍药、黄蓍、甘草、...
...目录 《慈航集》加减开邪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慈航集》:加减开邪散【处方】甜白术5钱(土炒),云苓5钱,制半夏3钱,青皮1钱5分,枳壳1钱(炒),柴胡1钱,山楂3钱(炒),草蔻仁1钱(研)。【功能主治】疟疾,足太阳膀胱之疟与手...
...1、吴太伯世家: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佰、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
...越军。 范蠡、文种拾而视之,书上写道:“狡兔死而良犬烹,敌国如灭,谋臣必亡。大夫何不存吴,一线自为余地?” 文种亦作书答之道:“吴有大过者六:戮忠臣伍子胥,大过一也;以直言杀公孙圣,大过二也;太宰谗佞而信用之,大过三也;齐、晋无罪而数伐之,...
...吴有性(1561~1661?),字又可。吴县(今江苏苏州)洞庭东山人,明代多次温疫流行,是推动吴氏研究温疫的客观动因。当时医学界“守古法不合今病”、“以今病简古书”,以致投剂无效的现象,强有力地推动他思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决心探索...
...,去滓,不拘时服。【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十三引《经验秘方》▼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胎产良方》:加减顺气散【处方】天麻1钱,僵蚕1钱,前胡1钱,川芎8分,苏子(炒)8分,桔梗7分,乌药6分,秦艽6分,枳壳5分,黄连6分,陈皮4分,甘草...
...目录 《本草纲目》吴萸酒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本草纲目》:吴萸酒【处方】吴茱萸50g 黄酒1000ml【炮制】1. 将吴茱萸(色绿,饱满者为佳)研为碎末,放入瓶中;2. 倒入黄酒浸泡,密封;3. 3~5日后开启,过滤后即可饮用。【...
...治四肢风,手臂不收,髀脚疼弱,或有拘急挛缩屈指,偏枯痿 , 小不仁顽痹者悉主之方。秦艽 天冬 五加皮 牛膝 附子 桂心(各三两) 巴戟肉 杜仲 石南 细辛(各二两)上十二味 咀,以酒二斗渍之,得气味,可服三合,渐加至五六合,日三夜一。...
...来源: 《长寿补酒》 用料:吴萸9克,桃仁10克,葱白3根,白酒500毫升。 功效:温通血脉。 适应证:肝脾不和,胁肋疼痛难忍。 制法:将吴萸炒焦,取桃仁去皮尖,2味药共研细末,葱白煨熟,用酒煮上药25分钟;过滤去渣,置放2日后取用。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