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作用:一句是“药食同源”,另一句是“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所以,他从不提倡仅仅依靠药材养生。 名医:金世元的更多内容...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无药养生 健康一生 首都中医药界祝贺金世元从事中医药70周年 “活药典”金世元...
...陈实功(1555~1636年),字毓仁,号若虚,江苏南通人,明代著名外科学家,自幼精研外科医术,“心习方,目习症,或常或异,辄应手而愈”。陈实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于1617年编著《外科正宗》一书,全书共12卷157篇,对痈疽、...
...太医院,明、清两朝相沿。 南北朝刘宋时,秦承祖在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奏请朝廷设置医学校,开创了我国学校式医学教育之先河。后魏创立太医博士和太医助教等职务,实亦效法刘宋,并且当时曾将这一制度传入朝鲜,以后隋唐医学教育的兴盛,也以此为先导...
...自《黄帝内经》而下,名医辈出,先有“医圣”张仲景着《伤寒杂病论》,经中所书方药,常有奇效。后代医家则有唐代孙思邈、金元四大家、明代张景岳、清代叶天士、王清任等名家,在中医学的发展长河中,颇多建树,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历代医家在《黄帝内经...
...》,金代杨用道增补为《附广肘后备急方》。葛洪在行医江湖时,发现民间疾病多因医家用药昂贵而无力支付医费,结果病人非亡即残。所以他在选录方剂时,多选录“率多易得方药”。葛洪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对传染病有突出的研究,如做了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天花的...
...金师治学崇尚醇正和缓之法。醇正者,即精一不杂也。宗旨在于“义理之的当,而不在药物之新奇”,即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平庸之举,亦非泥于古方而治今病者。“盖天下之病,变态虽多,其本则一;天下之方,治法虽多,对证则一。故凡治病之道,必确知为寒,...
...撰写了《针灸正宗》第一集“中风预防法”、“金针实验录”和第二集“金针心传”、“穴位释义”。又于1948年和夫人朱汝功医师共同创办“新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及针灸函授班,并改进针具,创制了“瘦燕式”毫针,制造与人体等大的针灸经络穴位模型,亲自编写了...
...《朱丹溪论痛风》 路志正 朱丹溪是我国元代名医,1281年生于浙江省义乌县赤岸镇。因家近丹溪,故名。丹溪天资聪颖,六岁即能作声律诗赋,世人称“神童”。30岁时,因母患痹疾,众医束手,而有志于医,自学《素问》三年,似有领悟。闻罗知悌医学精博...
...东北亚各国讲学和访问,促进了国内外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和持续发展,扶植和造就了一大批新生力量。系统全面继承著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 名医:陈可冀的更多内容... 陈可冀病证结合辨识疾病的思路与方法 病证结合模式及临床运用探索 提出“毒瘀致易损斑块”新...
...:“老年人知道张镜人是上海滩名医张骧云的后裔、治疗伤寒的名家;中年人知道张镜人是中医界的泰斗、治疗疑难病的能手;青年人知道张镜人是沪上名医、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专家”。这3句话,既褒扬了他的临床证治效验,也勾勒出他的学术成果概图。与一起并称上海...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