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卫生行政的起步:梁启超医疗事件与中医境遇--百年中医沉浮④_【中医宝典】

...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深入人心。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中医被认为属于旧学的阵线,日本留学西医归来的余云岫借势开辟了“新”与“”的战场,对中进行各种抨击。在1929年著名的“废止医案”发生之前,中国思想界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861.html

尤序_《暇卮言》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新安程云来先生,尝辑即得方,予既序而行之矣。居久之,复出《暇卮言》示予。予读而笑曰∶嘻,夫安得暇乎哉?世所谓名医,吾知之矣。旦起而纳谒者,履满户焉。入其室,问其疾,各投以药而去。其士大夫以折简邀者,则登名于版,日中而食,肩舆而出,望门...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iazhiyan/863-5-0.html

苑》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学丛书。汇订于清光绪初,汇辑者不详。包括《玉函经》、《注解胎产大通经》(梁·杨子健撰)、《秘传离娄经》(眼科著作。不着撰人)、《小儿痘疹经验良方》(清·魏君用编)、《萃》(明·肖昂撰)、《抄》(不着撰人,包括《玉籍方抄》、《经验方抄...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572.htm

级》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综合性医书。又名《级宝鉴》。十二卷。清·董西园纂。成书于1777年。本书摘录历代着,辨证立方,作为学医入门之阶墀。卷首题《必自集》,总论医理及诊治之法,除综合前人论述外,作者也有阐发:卷一-二伤寒;卷三-五杂病;卷六女科;卷七-九类方...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674.htm

苑》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学丛书。汇订于清光绪初,汇辑者不详。包括《玉函经》、《注解胎产大通经》(梁·杨子健撰)、《秘传离娄经》(眼科著作。不着撰人)、《小儿痘疹经验良方》(清·魏君用编)、《萃》(明·肖昂撰)、《抄》(不着撰人,包括《玉籍方抄》、《经验方抄...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917.htm

级》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综合性医书。又名《级宝鉴》。十二卷。清·董西园纂。成书于1777年。本书摘录历代着,辨证立方,作为学医入门之阶墀。卷首题《必自集》,总论医理及诊治之法,除综合前人论述外,作者也有阐发:卷一-二伤寒;卷三-五杂病;卷六女科;卷七-九类方...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005.htm

卷第七_《开元释教

...武平六年相结同行采经西域。往返七载将事东归。凡获梵本二百六十部回至突厥。闻周灭齐并毁佛法。退则不可进无所归。迁延彼间遂逢至德。如渴值饮若暗遇明。因与同居讲道相玩。所赍新经仍共寻阅请翻名题。勘目转觉巧便有异前人。律等内诚各私庆幸。获宝遇匠得...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283.html

清代医家传记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湿热条辨》即成传世之作,于温病学贡献甚大。又尝选辑《内经》原文,成《经原旨》六卷(1754)。唐大烈《吴医汇讲》其《日讲杂记》八则,阐述医理及用药;另有《膏丸档子》(专刊稿)、《伤科方》、《薛一瓢疟论》(抄本)等,亦传为薛氏著作。《...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79.html

太平广记引用书目_《太平广记》

...杂记 大唐奇事 大唐杂记 西京杂记 前秦 传载 三齐要略 论衡 长沙传 皇览 建康实录 益都耆传 王子年耆传 闽川名士传 简文谈疏 补录记传 魏文典论 宋明帝自序 梁四公记 汝南先贤传 会稽先贤传 孝子传 孝德传 东方朔传 尚书故实 ...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29519.html

喜读《景福医》_【中医宝典】

...□ 诸国本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读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刚出版的《景福医》一书,感到既兴奋又亲切。事在人为,文如其人。田景福同志是卫生部中医司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老领导,他对当代中医药事业的系统回顾充满了真情实感。这种情感是和崇高的革命理想、...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4257.html

共找到106,89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