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穆公问于子思曰:“何如而可谓忠臣?”子思曰:“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公不悦,揖而退之。成孙弋见,公曰:“乡者吾问忠臣于子思,子思曰:‘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寡人惑焉,而未之得也。”成孙弋曰:“噫,善哉,言乎!夫为其君之...
...医为人子,所当知古人有《儒门事亲》之书,良有以也。第医理邃深,而知医之理难为庸人律也;惟侍疾之道,是贤愚当共晓应为之要也。若父母偶染疾病,为子者当慎择良医,亟早调治,毋待病邪深入,以伤气血。药必躬自捡察,购买地道上品,煎时必亲自看视,逐味...
...一、《守志》原文-出自《九思》 二、《哀岁》原文-出自《九思》 三、《伤时》原文-出自《九思》 四、《悼乱》原文-出自《九思》 五、《遭厄》原文-出自《九思》 六、《悯上》原文-出自《九思》 七、《疾世》原文-出自《九思》 八、《怨上》...
...□ 杨向真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常言道:“医乃仁术。”或曰:“何谓仁?”子曰:“仁者,爱人。”仲景先师也曾批评“孜孜汲汲”的医者,“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可见,医术即是仁爱之术,这种仁爱,正是人间真情的生动流露。...
...而后可言医,若执方治病,而不明五运六气之本,经脉生死之原,概以为头痛则散之发之,而阳虚头痛受其害矣;胀满则消之泄之,而气虚中满受其害矣;身热则凉之,而阳虚发热受其害矣;燥渴则寒之,而津液内竭受其害矣。仲师序云∶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乃各...
...人身收敛之气能生津液,阴气也。疏泄之气最动相火,阳气也。温病之理,疏泄太过收敛不足,本是阴虚。但阳气疏泄于外,化作邪热,里阳愈少,故系阴虚亦系阳虚。仲景于温病戒汗下者,因温病是虚证,当保养阴液尤当保护阳根也。有人问曰温病既是阳虚,何不用...
...《近思录》既成,或疑首卷阴阳变化性命之说,大抵非始学者之事。祖谦窃尝与闻次缉之意。后出晚进于义理之本原,虽未容骤语,苟茫然不识其梗概,则亦何所底止?列之篇端,特使之知其名义,有所向望而已。至于余卷所载讲学之方,日用躬行之实,具有科级。循是...
...不定,或思一事未了,他事如麻又生,如何?曰:不可。此不诚之本也。须是习,习能专一时便好。不拘思虑与应事,皆要求一。 54、人于梦寐间,亦可以卜自家所学之深浅。如梦寐颠倒,即是心志不定,操存不固。 55、问:人心所系著之事果善,夜梦见之,莫不...
...[眉批]医不执方药,在平日求至理而探玄奥。一得上中下阴阳实据,用药即不误人。病家知此理法,延医入门,以此审其高下,决其从违,《万病回春》立说之功不浅。此先医医,而后医病家。具见良工心苦。其在不识者,徒记几个汤头,几味药品,不求至理,不探玄奥...
...,而用白虎汤大服,便通热缓,病家甚为喜悦。时予尚无医名,其家人所述如此,予欲一诊,偕往视之,曰∶以我之见,是格阳于上,昨方不可再服,必当温补,庶可奏功。问∶既系虚症,何昨日服药,大便通,热势减耶?予曰∶此大便之结,如寒月水泽腹坚,其通者几微...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