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医革新之路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中医革新思想萌芽在医学领域形成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并存的格局,“医学改良”遂成为当时中国医界最盛行的种思潮。1904年,周雪樵在上海发起创立医学研究会,并创办《医学报》,旗帜鲜明地主张中国医学改良。陈莲舫、余伯陶等,组织上海医会,主张...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63.htm

新安医学的历史地位及影响_【中医宝典】

...摘要:本文对新安医学在中国医学史、中医学说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影响加以评述。新安医家将儒、易等学说援入医学,既发展了医学,又丰富了徽文化。新安儒医及其众多著作对中医学、徽州域外医学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新安医学是祖国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34.html

明代中外医学交流_【中医宝典】

...、中朝医学交流 在明代,朝鲜李朝政府重视医药卫生,常聘中国医生前往诊病教授,并派本国医生到中国求教,收集并列行中国医书。鼓励输入中国药材,推行“乡药化”。这一时期中朝医药交流十分活跃,呈现出中朝医学融和景象。 洪武间,中国闽中道士杨宗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12.html

考试医学论_《医学源流论》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医学人命所关,故《周礼》医师之属,掌于冢宰,岁终必稽其事而制其食。至宋神宗时,设内外医学,置教授及诸生,皆分科考察升补。元亦仿而行之。其考试之文,皆有程序,未知当时得人何如?然其慎重医道之意,未尝异也。故当时立方治病,犹有法度。后世医者,...

http://qihuangzhishu.com/160/103.htm

医学提举司提举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元代医官名。是元代医学提举司中的最高长官。始设于元世祖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此职只设人,官阶从五品。参见医学提举司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597.htm

汇通派代表医家的学术思想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是”建立尽善尽奖之医学,(2)中西医学原理相通,(3)重中轻西,厚古薄今。作为早期中西医汇通的代表,筚路蓝缕之功不可没。《清朝续文献通考》中说:“近代医家,喜新者偏于西,泥古者偏于中,二者未将中外之书融合贯通,折衷至当。唐氏慨之,研精覃思...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58.htm

看蒙医学的传统正骨绝技_【中医宝典】

...传统骨伤科是蒙医学门主学科,蒙族历代都能出一些正骨名家。明末著名蒙医绰尔济·莫尔根,就是蒙医正骨、治伤外科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在内蒙古东部区,从小努力学习民族医学,全面地掌握了传统蒙医的基础理论,在正骨、治伤外科的临床实践中做出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962.html

卷上·腑先绝论_《医学源流论》

...人之死,大约因元气存亡而决。故患病者,元气已伤即变危殆。盖元气脱,则五脏六腑皆无气矣。竟有元气深固,其根不摇,而内中有腑先绝者。如心绝则昏昧不知世事,肝绝则喜怒无节,肾绝则阳道痿缩,脾绝则食入不化,肺绝则气促声哑。六腑之绝,而失其所...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610.html

中医预防历史()_【中医宝典】

...概念 所谓中医预防学,即是指在中医学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各种预防方法以防止疾病发生、发展、传变或复发的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古代医家把预防疾病称做“治未病”。《素问·四季调神大论》所谓“不治已病,治未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78.html

免疫学在生物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_《医学免疫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免疫学与医学免疫学的发展及其向医学各学科的渗透,产生了许多免疫学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如免疫理学、免疫遗传学、免疫药理学、免疫毒理学、神经免疫学、肿瘤免疫学、移植免疫学、生殖免疫学、临床免疫学等。这些分支学科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生物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mianyixue/968-4-5.html

共找到399,39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