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痊愈。于是被擢升为鄱阳王常侍。宋明帝年间,一宫女患腰痛连心,发则不醒人事,在众医都诊为“肉症”的情况下,文伯却认为是“发瘕”,并令给宫女灌了香油,服后吐出丝缕头发而愈。更为叫绝的是,宋后废帝时期,一次,后废帝与文伯同游,恰好碰上一孕妇,...
...文化一并否定。 2.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 1912年,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教育部第一届临时教育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民国教育新法令》。该《法令》没有把“中医药”列为教育学科,只提倡专门的西医学校。 3.首次请愿 1913年10月,上海神州医药总会...
...均有著录。元、明时期的一些医书还转录了其解剖图谱及其说明性文字,《存真图》现在虽已佚失,但其部分内容却由这些医书而得以保存下来。从中可知,《存真图》的绘制十分简细具体,它不仅有人体胸腹内脏的正面、背面和侧面全图,而且还有分系统、分部位的分图...
...张志聪(约1630~1674),字隐庵,浙江杭州人。少年丧父,遂弃懦习医,师事名医张卿子,穷研医理,于《内经》、《伤寒论》颇有心得。构侣山堂于杭州香山,招同道、弟子数十人,讲论医学,为中医医学教育民间授徒形式之一大发展。着《素问集注》、《...
...,在针刺过程中行强刺捣捻法,患者当时痛不可忍,要求退针。起针后即感全身乏力,身体不支,经休息1h后才慢慢走回家中。此后自感自右腕以下的手掌及五指皆麻木。活动尚可。3天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麻木逐渐减退,仅剩下小指及无名指外侧麻木感,历时1月...
...秦汉之际,方士蜂起,顺应统治阶级帝王们的愿望,寻求长生登仙之道。如秦时的安期生,汉时的李少君,至晋代的葛洪,他们对饮食营养、卫生、化学都有相当阐发,其中虽有不合理的成分,但对食治食养都有或多或少的贡献。晋唐时期,饮食营养学在前代初步形成的...
...新中国的建立,中医获得了新生,针灸也得到了全面发展,特别是在针灸作用机理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加速,西医在中国迅速发展,东西方两种异质医学矛盾日益激化,从北洋政府“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到民国政府的“废止旧医(中医)...
...这一时期起始于18世纪末至20世纪中。其特点是人们对免疫功能的认识从人体现象的观察进入了科学实验时期。它的发展是与微生物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并成为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这一时期内的重要成就如下述。1.牛痘苗的发明 继人痘苗之后,免疫学的一个...
...、)、表示着重的(.)、表示专名的(——)等几个标点而已,而且这些标点符号常常同其他符号(如评点符号)混用,直到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才有成为系列的12种标点。 古代希腊文明是令人耀目的。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
...1912年,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当时的政府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由,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学校条例中,只提倡专门的西医学校,而把中医挡在门外,也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 消息一经传出,引起了轩然大波。扬州中西医学研究会创始人袁桂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