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政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医学家(1753-1821年)。字献廷,号九峰,江苏丹徒人。初业儒,后转而攻医,聪颖博学,终成名医,于干嘉间颇有盛名,活人无数,后征为太医院院监,人称“王征君”。书载曾为某将军女诊脉,断为孕男,此女未婚,将军闻言大怒而杀女,之政闻此...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188.htm

王好古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金元时代医学家。字进之,号海藏,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博通经史,尤精医术。其学宗张元素及李东垣,与李东垣为同时代人,并宗张元素,一说王氏先后师事张、李。先后任赵州医学教授兼管提举内医学。著作甚丰,涉猎范围亦广,如《医垒元戎》十二卷,包括...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658.htm

郑文焯(1856-1918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末医学家。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别呈瘦碧,晚号鹤山人。原籍山东高密,后寓居江苏吴县。光绪元年(1875年)举人。为晚清著名词人,兼善书画金石,通医理。曾入江苏巡抚幕府,为官十余年,往来于苏沪间。清亡后居沪,以行医、鬻书画自给。...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106.htm

活血化瘀派的代表人,王清任_【中医宝典】

...存在着许多错误,故后事医家对此褒贬不一,争议颇。但客观来说,他不失是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有胆有识、具有革故鼎新思想的杰出医学家。他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医药学,特别是血瘀论及活血化瘀治法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均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称为活血化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76.html

《增广和剂局方用药总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药学著作。三卷。北宋·陈师文等编。后经多次修订。约刊于12世纪初(北宋末)。本书原为《和剂局方》(后改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的附录部分,后抽出印单行本。内容系选录《证类本草》中的常用药(也是《和剂局方》中的常用药物)432种,删去序...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534.htm

《增广和剂局方用药总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药学著作。三卷。北宋·陈师文等编。后经多次修订。约刊于12世纪初(北宋末)。本书原为《和剂局方》(后改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的附录部分,后抽出印单行本。内容系选录《证类本草》中的常用药(也是《和剂局方》中的常用药物)432种,删去序...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830.htm

五疳出虫方_《证治准绳·幼科》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枣肉、及蟾涎、乳汁丸,如黍米。以桃柳汤浴儿后,以米饮下三丸。后着青衣裹儿,看身上有虫出,青黑者不堪,白黄赤者易瘥。〔钱乙〕胡黄连麝香丸 治疳气羸瘦,白虫作。胡黄连 白芜荑(各一两半) 麝香(一钱) 黄连 木香(各半两) 辰砂(一分)上末,...

http://qihuangzhishu.com/494/422.htm

灵枢经的流传_【黄帝内经】

...<灵枢经>古称<九卷>、<黄帝针经>,系<黄帝内经>的一部分。 北宋时期到史崧本刊出之前的传本则多为<黄帝针经>或简称<针经>.对<灵枢经>在北宋、南宋及金元时期的流传情况进行了考查,并把金元时期医家著作中引用<灵枢经>及<针经>部分与...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216.html

前言_《临床营养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七世纪时,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着的《千金方》,对本病的症状、临床类型、防治方法等作过详述。认识到本病多发生于食米地区,用车前子、防风、杏仁、大豆、槟榔等进行治疗有效。这些中药中均含有较多的硫胺素。侯祥川撰写的《我国古书论脚气病》,对我国...

http://qihuangzhishu.com/1002/102.htm

《医学正传》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要旨为提纲。其证治则以朱丹溪学术经验为本。脉法采摭《脉经》,伤寒、内伤、小儿病分别宗法张仲景、李杲和钱乙。作者广泛参考诸家学说,结合家传和个人学术经验予以论述。虞氏对咒禁、巫术,以运气推算病期、病证和治法等均持批判态度。现存多种明刻本、日...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584.htm

共找到220,50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