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的拔罐疗法_百病拔罐_【中医宝典】

...,脐上4寸处[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与胸剑联合部(心窝上边)的中点为取穴部位,见图8-1-1]。 神阙:前正中线上,肚脐凹陷处(见图8-1-1)。 天枢:在腹部,肚脐两侧旁开2寸(见图8-1-1)。 (3)拔罐方法 单纯拔罐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baguan/a12967.html

拔罐疗法发展史简话_【中医宝典】

...拔罐法,或称吸筒疗法,古称角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加热、抽吸等方法排除罐内的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的局部组织充血和皮内轻微瘀血,促使经络畅通,以达到调整机体功能,恢复生理状态,祛除疾病的一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201.html

苦参酒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75%酒精(或白酒)5升,泡七天后去滓,加樟脑,溶化后备用。【功能主治】灭菌止痒。脂溢性皮炎,皮肤瘙痒症,单纯糠疹玫瑰糠疹。【用法用量】用毛笔刷涂患处,每日一至二次。【摘录】《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方出《肘后方》卷...

http://zhongyaofangji.com/k/kushenjiu.html

拔罐操作方法_【中医宝典】

...毛巾紧扪罐口,乘热扣在皮肤上,即能吸住。 3.抽气罐:抽出空气。先将抽气罐紧扣于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从橡皮塞中抽出瓶内空气,使产生负压,即能吸住。或用抽气筒套在塑料罐活塞上,将空气抽出,即能吸住。 (二)以拔罐形式分类 1.单罐:用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764.html

花斑癣鉴别诊断_如何诊断花斑癣_查疾病_【疾病大全】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直接镜检见典型花斑癣菌丝即可确诊。 鉴别 本病需与白癜风鉴别,后者主要为成片皮肤色素缺失丽呈白色,其边缘可有色素沉着,一般无脱屑,无痒感,也无出汗过多后加重等。还应注意与贫血痣、玫瑰糠疹、红癣等鉴别。...

http://jb39.com/jibing-zhenduan/HuaBanXuan265968.htm

环状红斑鉴别诊断_如何诊断环状红斑_查疾病_【疾病大全】

...诊断 离心性环状红斑:依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即可诊断。 鉴别 离心性环状红斑有时需与体癣、红斑狼疮、环状肉芽肿、玫瑰糠疹、点状银屑病和蕈样肉芽肿鉴别。匍行性回状红斑需与叠瓦癣鉴别,后者无类似红斑,无细胞浸润,真菌检查阳性。...

http://jb39.com/jibing-zhenduan/HuanZhuangHongBan261678.htm

中暑外三法_【中医宝典】

...疗法 取穴部位:十宣、曲泽、大椎、委中、金津、玉液。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对轻症中暑,后挤出数滴血,片刻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挤出紫黑血液0.5--1毫升,并给予清凉饮料,针后约10分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8667.html

晋隋唐时期拔罐简史_拔罐文化_【中医宝典】

...后备急方·卷中》)。这显然是有道理,即使以今天的目光来看,所列的多数病症,也确实不是拔罐的适应症。 到了隋唐时期,拔罐的工具有了突破性的改进,开始用经过削制加工的竹罐来代替兽角。竹罐取材广泛,价廉易得,大大有助于这一疗法的变及和推广;同时竹...

http://zhongyibaodian.com/baguan/a12882.html

产后乳汁不足_【中医宝典】

...病因见缺乳症 1.加体针加灸法 取穴:(1)穴位为少泽;(2)体针穴位为后溪 合谷 中诸 足三里等;(3)艾灸穴位为乳根 膻中 操作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后,先,再行体针,最后施以艾灸。 2. 梅花针弹出血,每天l~2次。 3,...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618.html

阳痿的拔罐疗法_百病拔罐_【中医宝典】

...10-2]。 (3)拔罐方法 灸罐法,先在上述各穴吸拔火罐,留罐10分钟,起罐后用艾条点燃温灸各穴15分钟,以皮肤有温热感为宜,每日1次,10次为l疗程。 2.方法二 (1)选穴 心俞、命门、关元、中极、三阴交。 (2)定位 心俞:在背部,当...

http://zhongyibaodian.com/baguan/a12976.html

共找到229,05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