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 说戒_《云笈七签》

...限外无数。未堪如此者,不可减遍。他日斋静行来,出入得诵,更不必斋。时宜谘师访友,思而行之,不须高声,心口相知,在人众中,勿发于口,审能感通上圣。 《正一法文》下卷云:凡为道民,便受护身符及戒,进受五戒、八戒,然后受箓。从前未受戒者,受箓...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747.html

 人物_《夜航船》

...音遥。色青,刻绘为揄。从王祭先公之服。 阙狄色赤。刻绘为之。从王祭群小祀之服。 鞠衣色黄。告桑之服。展衣色白。以礼见王及宾客之服。 衣色黑。进御见王之服。 门 天子一关门,二远郊门,近郊门,四城门,五皋门,六库门,七雉门,八应门,九路门...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4649.html

尺肤先兆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独立性和特殊性,尺肤诊法虽为全身皮肤诊法的一个部分,但尺肤诊法具有全身皮肤的缩影。如同寸口诊脉能代替候遍身诊脉一样,根据尺肤的寒热、粗涩、滑润、肉脱、肉枯等各种现象,可以判断内脏的盛衰虚实,如《灵枢·论疾诊尺》曰:“尺肤滑而泽脂者,风也...

http://qihuangzhishu.com/128/106.htm

黄帝——《黄帝内经》_【中医宝典】

...有熊氏国君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传说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有很多发明创造,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药、算术等,都创始于黄帝时期。又传黄帝所创之医,为医之原理,「黄帝命雷公歧伯论经脉」, 故后世称医学为歧黄之术。现存《内经》一书,即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51.html

黄帝内经是中国“三大奇书”之一_【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三大奇书”之一 相关专家认为,《黄帝内经》可以用个“第一”给它作一概括。 第一.《黄帝内经》是第一中医理论经典。人类出现以后,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寻求各种医治的方法,所以医疗技术的形成的确远远早于《黄帝内经》。但...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67.html

进针手法_《子午流注说难》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吸气.医者徐徐左右旋转进针.大约吸气口.针透天.吸气至六口.针至人部.吸气口.针到地.如肌肉轻松.进针容易.吸气未至口而针已到地者.少吸数口气亦可.如肌肉紧密.吸气口而针未到地者.再多吸气数口.总以针至地为止.再如针至肉膜...

http://qihuangzhishu.com/314/107.htm

进针手法_《子午流注说难》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吸气.医者徐徐左右旋转进针.大约吸气口.针透天.吸气至六口.针至人部.吸气口.针到地.如肌肉轻松.进针容易.吸气未至口而针已到地者.少吸数口气亦可.如肌肉紧密.吸气口而针未到地者.再多吸气数口.总以针至地为止.再如针至肉膜...

http://zhongyibaodian.com/ziwuliuzhushuonan/314-4-7.html

我国最大的一方书——《普济方》_【中医宝典】

...多年前我国商代就已经有了。2000多年前成书的《内经》中列有13张方子。到了汉代张仲景写了本《外台秘要》,载方6000余首。宋代政府编纂了一方书,叫《太平圣惠方》,全书载方16834首。宋代另一方书《和剂局方》,载方788首。元代宫廷...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767.html

心脉见于歌_《脉诀乳海》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俱数心家热.舌上生疮唇破裂.狂言满目见鬼神.饮水百杯终不歇.数则为热.俱数.则心火炽盛.而成燎原之势矣.舌者心之外应.唇者脾之外应.火炎则土燥.故舌上生疮.而唇为之破裂矣.心藏神.心热盛则神昏.而满目见鬼神也.火盛则水衰.乃欲饮水...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ueruhai/928-6-2.html

《难经》脉法的成就和特点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尺的定位。解决了指诊脉的问题使脉法得以普及推广,合理的操作得到切于实际的成效。 《难经》对古代的名词和成说,往往沿用旧词赋以新的内容,形成一种很巧妙的、贯彻新的观点方法的办法,以为新诊法服务。例如“候”在《内经》等书是全身遍诊法,但...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84.html

共找到295,72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