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婴家秘》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明]万密,姚昌绶校注。 幼科发微赋 卷之一 十三科 预养以培其元一 胎养以保其真二 蓐养以防其变三 ◦ 回气捷 ◦ 拭口时法 ◦ 浴儿 ◦ 断脐 ◦ 嗜儿 ◦ 刮泡 ◦ 通便 ◦ 贴囟 ◦ 牛黄 鞠养以防其疾 小儿...

http://zhongyibaodian.com/yuyingjiami/index.html

顾乃强_一、注重病与辨证的相关性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因此顾氏重视辨证分型,对“同病异”有深刻的研究,在同一疾病的不同病理阶段可以表现不同的主证,同时机体的个别特殊性,即气血阴阳差异,通过八纲辨证,可以分为各类分型。顾氏认为辨证可以揭示个体气血阴阳的特殊性,又可正确...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gunaiqiang/560-3-1.html

敷脐_自然疗法_【中医宝典】

...发展,如《万病回春》“小儿泻不止,五倍子、陈醋稀熬成膏,贴脐上”。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三卷、卷中,对许多病证都记载了敷脐方药,如水肿尿短,以针砂“同猪苓、地龙、葱涎贴脐”。其后,赵学敏的《串雅内编》对敷脐的方药有更多记载...

http://zhongyibaodian.com/liaofa/a15510.html

中医崇倡“未病”_【中医宝典】

...治好了。这一理论开创了中医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也突出了预防在先的主题。 从其所涉及的内容和方法来看,中医未病”可谓资料丰富、记载翔实、效用确切、简便易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是这一学术体系中的精华,即“三级分层预防”...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596.html

太阳病脉证并上篇_《医宗金鉴》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方有执曰:桂枝全在服法,发汗切要如经。若服不如,汗不如经,病必不除,所以反烦。反者、转也,言转加热闷也。风池穴在耳后陷者中,按之引于耳中,手足少阳脉之会,刺可入同身寸之分。风府穴在项上入发际,同身寸之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督脉、阳维二经之会...

http://zhongyibaodian.com/yizongjinjian/337-4-1.html

孙树椿_筋伤 气血为要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孙树椿教授在治疗筋伤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提出“筋伤,气血为要”,“以心法统手法”等学术观点。在手法治疗上强调轻柔绵软、外柔内刚。孙氏手法的独到之处正是在于轻、巧、柔和。心法为上,确保治疗适度孙教授将恢复筋骨、关节的平衡作为筋伤治疗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sunshuchun/1267-3-2.html

疮肿浅深_《外科精义》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夫疮候多端,欲浅深,直须得。若不素知方论,而妄生穿凿者,如大匠舍其绳墨,度量,安能中于规矩哉?尝闻古人有言曰∶多则惑,少则得。简而论之,则疮疽概举有三种∶高而软者,发于血脉;肿下而坚者,发于筋;骨肉皮色不相者,发于骨髓。又曰∶凡疗疮...

http://qihuangzhishu.com/852/12.htm

发热证_《明医指掌》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内伤发热者,脉虚而弱,四肢怠惰无力,不恶寒,自汗出,明知其无表里证,虚热也,补养则热退。阳虚发热者,不任风寒,自汗,脉大而无力。阴虚发热者,脉数而无力,作于下午。阴分郁热者,手足心热,肌肤不甚热,热不伸越也。烦热者,即虚烦躁热也。劳热者,其热者骨...

http://qihuangzhishu.com/640/60.htm

从五脏窦性心动过缓_【中医宝典】

...……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阐述了心脏与其他脏腑间的关系,说明无论哪一脏腑功能失常,均可影响心气的正常活动而发病。因此,从五脏窦性心动过缓,可收到好的治疗效果。 ■心气不足 年老体衰,或久病正虚等可导致心气亏虚,气虚则无力推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0543.html

边诊边中医脊诊整脊_【中医宝典】

...治疗。 头疼头与整体治疗的区别 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已有整脊技术并已运用于临床。《黄帝内经》中的经脉篇明确指出,治疗督脉和足太阳经上的特定穴位可以预防和治疗脏腑病变。北门医院的脊诊整脊技术是在继承老中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阴阳五行学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519.html

共找到475,01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