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上孕期不用,因此类药物有毒性和致畸作用。 (5)达那唑:为雄性激素的衍生物,对其他疗法疗效不佳者,有10%~60%的病例可获满意效果。剂量为0.1~0.2g,2~4次/d。血小板一般在用药后2~6周有所回升,治疗可维持2~13个月。在...
...预防 原发性免疫缺陷的预防仅限于对已知的经检定的遗传基因进行遗传咨询。以培养的羊水细胞或胎儿血作产前诊断可用于少数几种免疫缺陷,诸如x连锁无γ球蛋白血症,wiskott-aldrich综合征,大多数严重联合免疫缺缺,伴腺苷脱氨酶缺陷以及...
...血小板减少。这一现象在体外已得到证实,故可认为是一种免疫复合体病。另一种理论认为,感染因素改变了血小板膜的结构,使其具有抗原性,致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抗病毒抗体对血小板膜抗原有交差免疫反应。这些假说尚待证实。慢性型患者中...
...肝作用:脾是破坏血小板的医师主要器官,其次是肝,在正常情况下,75%的血小板在脾、肝中被破坏和清除。附有paigg的血小板在脾、肝内被阻滞而遭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和清除,导致血小板减少。脾也是产生血小板抗体技能的基因主要器官。...
...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输注血小板及含血小板的血液制品。...
...1.急性型 常见于儿童,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例的90%,男女发病率相近。起病前1~3周84%的病例有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因此秋冬季发病最多。起病急,可有发热、畏寒,突然发生广泛而严重的皮肤黏膜紫癜,甚至大片瘀斑或血肿。皮肤瘀点多为...
...临床症状变化多端,但根据发病过程中皮损表现不同,可将本病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兹分述如下: 一、急性湿疹 本型湿疹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但往往较易见于头部,四肢屈侧、阴部、手足背等部位。常呈对称分布,一般为局限在某些部位,而全身...
...预防本病的发生,关键是剔除导致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 1.合理用药 化学物质尤其是药物,是导致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最常见因素,所以必须注意合理用药。严格掌握对造血系统有损害的药物的应用指征,防止滥用对造血系统有损害...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病因尚未十分清楚,根据这类疾病的表现多种多样,很可能是多种因素所致。遗传因素在众多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起作用。...
...1.出血倾向 出血常在生后6个月内,甚至出生时出现,包括紫癜、黑便、咯血和血尿。血小板明显减少,血小板体积变小为该病的特点。糖皮质激素和大剂量IVIG不能提高血小板数量。一些病儿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是惟一的临床表现,称为X-连锁血小板减少...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