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理学方法探讨证研究思路_【中医宝典】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显着特点之一,其核心是“证”。证候既包括四诊检查所得,又包括内外致病因素,是中医对疾病过程中人体功能状态的概括和总结。生理学方法进行中医证候学的现代基础研究是中医学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其研究进展将深刻地影响中医现代化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2775.html

鹅口疮_《中医儿科学》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加大黄通腑泻热;口干喜饮加芦根、天花粉清热生津。2.虚火上浮证:口腔舌上白屑稀散,周围红晕不著,形体怯弱,面白颧红,手足心热,口干不渴,或大便溏,舌嫩红,苔少,脉细数无力,或指纹淡紫。分析: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或久病久泻,致肾阴...

http://qihuangzhishu.com/79/101.htm

鹅口疮_《中医儿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加大黄通腑泻热;口干喜饮加芦根、天花粉清热生津。2.虚火上浮证:口腔舌上白屑稀散,周围红晕不著,形体怯弱,面白颧红,手足心热,口干不渴,或大便溏,舌嫩红,苔少,脉细数无力,或指纹淡紫。分析: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或久病久泻,致肾阴...

http://zhongyibaodian.com/erkexue/79-7-1.html

慢惊风_【中医宝典】

...【概述】 慢惊风来势缓慢,以反复抽搐为特征。基本上没有发热,或仅有低热。慢惊风辨证属阴属虚。 【病因病理】 慢惊风多见于大病久病之后,气血阴阳俱伤,或因急惊未愈,正虚邪恋,虚风内动;或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精气俱虚,以致筋脉失养,风邪人络。...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973.html

三部九_《察病指南》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三部者.上中下.即寸关尺也.每部三.各自分天人地.上部天以候头角.上部人以候耳目.上部地以候口齿.中部天以候肺.中部人以候心.中部地以候胸中.下部天以候肝.下部人以候脾胃.下部地以候肾(九虽有数说.不如此说易晓.今亦难用.姑存之.)...

http://qihuangzhishu.com/270/8.htm

诊断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证诊断又称为辨证,是确定病人所患疾病现阶段的证名称。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因此证诊断在疾病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诊断确切,辨证清楚的前提下,才可论治无误,因此证诊断就是辩证的过程和结果。(-)辨证的方法辨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

http://qihuangzhishu.com/92/83.htm

身形脏腑_《类经》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灵枢师传篇)黄帝曰∶本藏以身形支节 肉,五脏六腑之小大焉。今夫王公大人、临朝即位之君而问焉,谁可扪循之而后答乎?(本藏,即前本经篇名。扪,摸也。循,摩也。言王公之尊贵,谁可得而摩摸?将何所据而相答也?扪音门。 ,劬允切。)岐伯曰∶身形...

http://qihuangzhishu.com/481/48.htm

小续命汤_《太平惠民和剂局方》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治猝暴中风,不省人事,渐觉半身不遂,口眼喎斜,手足战掉,语言謇涩,神情气乱,头目眩重,痰涎并多,筋脉拘挛,不能屈伸,骨节烦疼,不得转侧,服之皆验。若治香港脚缓弱,久服得瘥。久病风人,每遇天色阴晦,节变更,宜 防喑 。防己 肉桂(去粗皮)...

http://qihuangzhishu.com/635/33.htm

目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证名。见《素问玄机原病式》。又名眼昏、目昧、目昏昧、目瞀、目暗不明、眼暗、目茫茫、目(目巟)(目巟)、视物(目巟)(目巟)。为视物不明的证。《灵枢·大惑论》:“五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如久病虚羸,气血两亏,宜用八珍汤加减...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613.htm

共找到38,74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