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医学著作_中医文化医发展_【中医宝典】

...是一部传自印度古代配方的著作,全书是对临床常见杂病的简单治疗方书,著作者署名龙树。此书后来传入西藏地区,由塔巴地区的译师尼玛坚资全文译成藏文,并被收入藏文大藏经的丹珠尔(注蔬部),成为大藏经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根据全书内容分析,...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29.html

朝鲜医学发展概况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已经出现了不同学术观点的四大学派:一是主张以东医宝鉴为轴心注重临床实践发展民族医学的经典学派;二是主长以医方活套为轴心、注重临床实践发展民间医学的民间医学派;三是主张以东医寿世保元为轴心发展四象医学的四象医学派;四是主张以东西...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508.htm

_时病论歌括新编_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一症,时令过,突受寒淫杀厉之气(注)而成。其症:突然腹痛,面青吐泻,四肢逆冷,手足挛踡,或昏闭身凉,或微热不渴等。但三阴脉症各有不同。太阴寒则脘作痛,脉沉缓;少阴则脐腹作痛,脉沉细;厥阴则少腹作痛,脉沉迟。宜细别之。治法:三...

http://qihuangzhishu.com/1041/121.htm

劳伤_症因脉治_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感劳伤之症】初起恶寒发热,咳嗽气逆,胁肋刺痛,或无汗身热,或朝凉暮热,此即感寒成劳,伤风成劳之症也。【感劳伤之因】玄珠云,体虚之人,最易感邪。不去其邪;便服补剂,或不忌荤酒,邪气得补,留滞发热,热伤肺气,为喘为咳,此感寒成劳之因...

http://qihuangzhishu.com/646/114.htm

中西医学比较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1844)一书,将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脏腑图”与西洋人所绘“解剖图”加以对比。在来华的外籍医生也有人对、西医学进行比较研究,英人合信氏可谓最早的代表。由此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到30世纪初期,中国医学界对中西医学进行比较研究,已经...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57.htm

急救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的救治又有所发展。肘后方“自溢死”“卒中恶死方”记载。可“捧两手忽放之,须臾死人自举手捞人言痛”(葛洪:肘后备急方·救亭恶死方第一成都昌福公司,1912年印版),其意为活动上肢扩胸以恢复呼吸;另一法是“以热血沥口中、并以竹筒吹其...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20.htm

_仁术便览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脉一方 治阴寒腹痛甚。百草霜 千头子 蛾口烧 枯矾 葛条灰(各三分)上研细,用热黄酒二小钟调服,大汗出,效。有汗时令人看守,不可揭去衣,入风伤人至死。一方 治寒胃虚,停痰留饮,哕逆呕吐。用大半夏二钱,汤洗七次,制,丁香五分、藿香一钱、...

http://zhongyibaodian.com/renshubianlan/671-7-4.html

现代医学心理学在我国发展简史_医学心理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的关系要比医学其他学科的关系密切,而心理学那时还是一门尚未充分发展的科学,它的学院式研究脱离精神病学的实际,精神病学家不得不建立自己的心理学体系,那就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1922年创办了中国第一种心理学杂志-心理,就刊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xinlixue/967-5-3.html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性论著——黄帝内经_【中医宝典】

...劳动成果,它是祖国医学最宝贵、最光辉的遗产。 黄帝内经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祖国医学对于解剖、生理、病理、药理、诊断、针灸、治疗等各方页的见解,对临床实践从理、法、方、药各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确立了祖国医学的指导思想和治疗原则。同时,也涉及到当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762.html

疟疾热而后_幼幼新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巢氏病源温疟候∶夫温疟与寒疟安舍?温疟者,得之冬于风寒,寒气藏于骨髓之中,至春则阳气大发,邪气不能出,因遇大暑,脑髓烁,脉肉消释,腠理发泄,因有所用力,邪气与汗皆出。此病藏于肾,其气先从内出之于外。如此则阴虚而阳盛,则病衰,气复反入...

http://zhongyibaodian.com/youyouxinshu/343-18-10.html

共找到594,67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