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和理解中医“治未病”——访中华中医药学会温长路教授_【中医宝典】

...更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预防上面。 中医“治未病”历史源远流长 温长路介绍,中医的“治未病”说源远流长,是在长期医学实践中不断发展、进步,逐渐形成、完善的系统学说,代表着医学的前沿和方向。 中医“治未病”说,在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277.html

邓铁涛_受益拜师邓铁涛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 高允旺 山西省临汾市邓铁涛是中国中医界的泰斗,拜邓铁涛为师是我梦寐以求的心事。邓铁涛曾经说过,中医要经久不衰,经典不可丢,继承是根本,发掘是前提,师承是捷径,创新是蹊径,疗效是关键。2005年在南通中医名家高峰论坛会上与邓铁涛结识,他...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dengtietao/1085-4-0.html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要真正感悟出“味”来,并不那么容易,而一旦你感悟出这个“味”了,你才真正知道它的意义,你才知道音乐的真正生命力在古典音乐那里。同样,中医的真正生命力亦存在经典里面。诸位还是“吃茶去”!大家应该都喝过茶,喝过饮料,茶与饮料有什么区别呢?饮料...

http://qihuangzhishu.com/145/32.htm

否定中医是对民族产业的阉割_【中医宝典】

...“张仲景作为一位一千多年前的古人,他的医学知识可以说基本上都是错误的,远远比不上今天任何一名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以学术打假着称的方舟子在日前出版的一本新书《科学成就健康》中,对我国传统医学经典进行了批判。而在此之前,方舟子以对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727.html

“学我,像我,超过我”——跟师任继学体会_【中医宝典】

...、泛读、精读古今医书,博采众家之长,才能触类旁通,拓宽临证思路,提高临床疗效。业师认为经典中医这门学问的基础 ......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748.html

“明医”的启示_【中医宝典】

...积极的要素,寻求有益的经验。联系中医高等教育,更应该“我主人随”,闯出中国人自己的路。其实,家传、师授、学派的继承与太医院的教习,均是抚育名医的门径,至少能使其明于医道而谓“明医”。曾几何时,政府主管部门举办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结业考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699.html

脑病心悟 医界明灯——《脑病心悟》评介_【中医宝典】

...比划病疴,指点穴位。临终前,将他翻译的古典《灵枢经》有历年临床实践的批注的珍贵原稿,赠给高允旺。 山西省名中医、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高允旺,学术上重视经典,认识到起沉疴、去痼疾,都离不开经典的思维和方药,又尤重脉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209.html

王永炎院士认为组分配伍是现代中药研究的重点_【中医宝典】

...,我国尚未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能够进入国际市场的中药产品。王永炎认为,目前我国现代中药研发的技术含量不高,针对性不强,未能突出中医特色。 王永炎指出,以往中药研发中,特别是日本学者,都着力于研究汉代《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经典方剂,而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382.html

大医之道励后学_【中医宝典】

...后入仕途,虽在官场,却数十年从未间断学习、实践,反复阅读钻研《黄帝内经》等至今仍是每一名中医的必读书,但中医并不是食古不化的医学,其生命力在于一代一代的名医大家,对经典的不断诠释、解读和创造性的应用。要成为大医,必要体察时代之变迁,博采各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4948.html

直觉与工具的重要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经典深广的内涵呢?别无他法,惟有从文字开始。了解文字就要借重工具。所以,学习中医经典要有像样的工具书,光是《新华字典》还不够。古人云:文以载道。我们要明白道,当然就要首先知晓文。所以,《康熙字典》始终是案头翻动最多的一部书。翻弄多了,对文字你...

http://qihuangzhishu.com/145/35.htm

共找到370,25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