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总论_针灸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孔穴”、“穴道”、“穴位”;宋代铜人腧穴针灸则通称“腧穴”。虽然“腧”、“输”、“俞”三者均指腧穴,但在具体应用时却各有所指。腧穴,是对穴位统称;输穴,是对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专称;俞穴,专指特定穴中的背俞穴。人体腧穴...

http://qihuangzhishu.com/93/6.htm

现代针灸与经络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并分类编目,于1961年编成并出版了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全书计收入中医药图书7661种,分为医、藏象骨度病源、诊断、本草、方书、伤寒金匮、温病、临症各科、针灸、养生护理按摩、综合医书、丛书全书、医案医话医论、医史、法医、兽医、工具书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9-17.html

针灸技术创新带动相关健康产业发展_【中医宝典】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办2005(中国)针灸新技术新趋势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 从会上了解到,近年来,针灸医学在医疗保健体系中的定位更加明确;中西医间交流障碍呈缩小趋势;针灸立法进程加快,政府间合作与联系增多;针灸教育呈现规模化、多元化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556.html

古代针灸治疗图概述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古代针灸治疗文献曾有一种很科学表现方式,即每一首针灸处方均附有该处方取穴图,图上一一标示组成该处方所有腧穴。 由于古代不同针灸流派有不同理论与经验,因此出现以下三种情况:第一,同一个穴名可能是不同穴;第二,不同穴名可能是同一个...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14.html

石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穴名。出针灸甲乙。别名命门、丹田、利机、精露。属任脉。三焦募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2寸。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主治小腹痛,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泄泻,痢疾,遗尿,尿闭,以及功能性...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188.htm

针灸保肾进补方案_针灸推拿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秋冬季膏方进补即将来临,中医针灸专家提出独特见解——针灸也能进补 正值深秋又将逢立冬节气,进补话题又提上了议事日程,有病没病都期盼着来年春天能“打上老虎”。饕餮们自然可以买些食品、药品大补特补,既解嘴馋又补体虚。对吃不那么热衷或者已经...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7374.html

中都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穴名。出针灸甲乙。别名中郄、太阴。属足厥阴肝经。足厥阴之郄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布有隐神经分支及大隐静脉。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疝气,少腹痛,遗精,泄痢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5...

http://qihuangzhishu.com/196/920.htm

明正统铜人(明代)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明正统铜人”,即“明正统仿宋天圣针灸铜人”简称。该铜人是现存最早针灸铜人,是考察宋天圣铜人以及后世针灸铜人源流依据。 “明正统铜人”图 铜像上这位男子,立于长方体底座上,两臂自然下垂,手心向前,十指舒展,袒露上身,赤足。头束发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39.html

针灸穴模型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教具名。是标示体表经络循行路线和穴位置人体模型。多用塑料或石膏制作。供针灸教学和临床参考之用。...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326.htm

膝阳关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穴名。出针灸甲乙,原名阳关。千金要方名关阳。针灸大成名足阳关。近称膝阳关。别名寒府、阳陵、关陵,属足少阳胆经。在膝外侧,当阳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凹陷处。另说在阳陵泉上5寸(千金翼方)、2寸(针灸资生);“...

http://qihuangzhishu.com/195/1475.htm

共找到1,088,92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