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两)秋三月 大黄(二两) 黄连(二两) 黄芩(六两)冬三月 大黄(五两) 黄连(三两) 黄芩(三两)上三味.根据时加减为末.蜜丸如绿豆大.每服百丸.一日三服.一月病愈.神效散 治消渴.形容渐瘦.精神倦怠.麦门冬 黄 天花粉 白扁豆(各一钱...
...,枳实(炙)4分,人参4分,黄连4分,葳蕤2分,地骨白皮2分,桂心1分。【制法】上为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除风热,消疹,兼补益,坚筋骨,倍气力。主热风冲头面,痒如虫行身上,时有风疹出。【用法用量】白蒺藜丸(《圣惠》卷二十四)...
...3次;小儿一岁内一次4~6丸,一日2~3次;一至三岁一次6~12丸,一日3次;三岁以上酌加。 ⑵大丸一次4丸,一日3次,小儿酌减。 【规格】⑴小丸40丸重0.16g ⑵大丸10丸重0.2g ...
...答曰.夫妇人者.众阴之所集.常与湿居.十四以上.阴气浮溢.百想经心 .内伤腑脏.外损姿错.恶血内满.气脉耗竭.或饮食无度.损伤非一.或胎疮未愈.合其阴阳.或行步风来.便利于悬厕之上.风从下入.便成十二痼疾.(一作三痼之疾)所以妇人别立其科...
...《何氏虚劳心传》回生丸(自制) 治虚劳等症。功在六味左归之上,不可忽者也。熟地(八两) 萸肉(四两) 枸杞(四两) 菟丝子(四两) 牛膝(补肾,酒蒸,四两)山药(芡实(略炒,四两) 砂仁(略炒,四两) 麦冬(去心,八两) 枣仁(略炒,六两...
...出自:唐朝诗人殷尧藩的《端午日》 原文如下: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赏析 这是作者感叹人生易老,年华易逝。选取特定的一个时间...
...,加黄连;大便难,加大黄,所加并倍之。【摘录】方出《千金》卷十,名见《三因》卷十▼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五:艾煎丸【处方】艾叶(米醋浸1宿,炒焦)1两,陈橘皮(去白)1两,高良姜(挫,炒)1两,干姜(炒)1两,赤芍药...
...则肾气得以流布周身。而此既用牛膝引入至阴。又需桂、附蒸动三焦。不特决渎有权。膀胱亦得以化。所以倍用肉桂。暗藏桂苓丸之妙用。愈于五苓十倍矣。但方中牛膝滑精。精气不固者勿用。清金壮水丸 治肾脏水亏火旺。蒸热咳嗽。八味丸去桂、附。加麦门冬三两。(...
...肥胖、扁桃腺发炎看来没有关系,但香港有医院研究发现,肥胖儿童若同时出现扁桃腺肿大,患上睡眠窒息症状的风险会较普通人高14.7倍。 今年只有5岁的林诺宏,出生时体重只有3.6公斤,但今天体重已达31公斤,较同龄小朋友多了10公斤“肥肉”。...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鹿角霜丸治膏淋。多因忧思失志,意舍不宁,浊气干清,小便淋闭,或复黄赤白黯如脂膏状,疲剧筋力,或伤寒湿,多有此证。鹿角霜 白茯苓 秋石(各等分)上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 目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鹿角霜...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