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针灸学家。字梅孤。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博学多才,通晓天文、乐律、兵法。嘉靖(1522-1566)年间考中武举。晚年专门研究医学,尤精针灸。据《内经》、《难经》摘编成《针灸节要》(又作《针灸素难要旨》、《针灸要旨》)三卷(1519年)...
...水平,下两角是穴。后《医宗金鉴》定名疝气穴。《针灸集成》则定名脐旁穴,均作经外穴。近代《针灸学》(江苏省中医学校)等又改称三角灸。...
...①经外穴名。《千金要方》:“一切疰无新久,先仰卧,灸两乳边邪(斜)下三寸,第三肋间,随年壮,可至三百壮。又治诸气神良。一名注市。”近代《中国针灸学》称疰布。位于胸侧部,腋中线上,当第七肋间隙处。主治疰,胸胁痛,腹痛等。斜刺0.3-0.5寸...
...绪 论(三)-《中国医学通史简编》总结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多部专著分期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科学的分期上应注意以下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这就是首先必须充分反映出医学在各个不同时期的不同实质和特点;其次,要考虑到中国科学技术史和文化史特点的相对...
...针灸学名词。古代原始的医疗工具,一种楔状石块。约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用以砭刺患部以治疗各种疼痛和排脓放血等。《山海经》:“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晋·廓璞注:“箴石,可以为砥(砭)针,治痈肿。”《礼记·内则》:“古者以石为针,所以...
...定位:手掌尺侧缘,第五指掌关节前,当节前横纹端。主治病症:手指麻痒或痛,乳腺炎,头痛,目痛,耳鸣,咽肿,咳嗽。备考:出自《灵枢·本输》。《会元针灸学》:“前谷者,前是手小指本节之前也。谷者谷之空洞也。为手小指本节前骨之空处,通于经孔与分泌...
...目录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巴豆油膏 《外科方外奇方》巴豆油膏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巴豆油膏【处方】巴豆4克 蛇床子4克 大黄4克 海桐皮4克 羊蹄根4克 胡麻油10毫升 凡土林20克【制法】前五味药,共研为...
...目录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保肤膏 《外科大成》保肤膏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保肤膏【处方】煅石膏31g,白及粉15g,密佗僧3g,轻粉3g,枯白矾6g。【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慢性湿疹。【用法用量】有脓水...
...目录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复黄片 《实用中医外科学》复黄片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复黄片【处方】黄鳝藤46克 白及15克 白茅根15克 丹参9克 红枣62克【功能主治】治气虚或阴虚引起的皮肤紫斑。【用法用量】将...
...目录 《疡科选粹》黄白膏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黄白膏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疡科选粹》卷五:黄白膏【处方】黄蜡7钱,铜绿1分,轻粉6分,白石膏6分。【功能主治】臁疮。【用法用量】用麻油2钱5分,与蜡熬化,入铜绿等3味,将油纸摊膏。...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