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而藏其用,诎其至刚而用之以柔,故曰:“可贞,无咎。”可以其贞正物而无咎者,惟四也。其《象》曰:“固有之。”“固有之”者,生而性之,非外掠而取之也。 「校注」 ①卒至于大妄:《苏氏易传》作“反至于大妄”,亦通。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元年二月) 五教治枢,古难其选,自非亲贤兼切,莫应斯举。王以明德懋亲,任属保传,出居蕃陕,入御衮章,内外克谐,民神攸属。今董率戎麾,威号宜重,可复授司徒,以光望实。(《魏书·彭城王勰传》) ◇ 答元嵩谋取沔南诏(景明元年) 所陈嘉谋,深是良计...
...欲几芳。”袁伯文《楚妃引》也。“风闺晚翻霭,月殿夜凝明。愿君早流盼,无令春草生。”徐孝嗣《白雪曲》也。“泪滴珠难尽,容残玉易消。倘随明月去,莫道梦魂遥。”张文收《酺乐》也。“罗敷初总髻,蕙芳正娇小。月落始归船,春眠恆著晓。”又:“别前花照露...
...验者,拟防世急也。”表明其研究《伤寒沦》是从脉、证、方、治几方面着手,亦即按照张仲景辨证论治的精神进行的。现行《伤寒论》本,一般认为卷一、二《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三篇及卷七《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以下八篇,为王叔和所增。从《辨...
...《书记》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五篇,文体论的最后一篇。本篇除对书牍和笺记做了重点论述外,还对各种政务中运用的杂文,共六类二十四种,都做了简要说明。刘勰认为:“文辞鄙俚,莫过于谚。”这种鄙俗的民间谚语,尚为古代圣贤所重视,并采用于经书之中,...
...辩事,《诗》以正性,《礼》以制行,《乐》以和德,《春秋元经》以举往,《易》以知来。先王之蕴尽矣。” 王孝逸曰:“惜哉!夫子不仕,哲人徒生矣。”贾琼曰:“夫子岂徒生哉?以万古为兆人,五常为四国,三才九畴为公卿,又安用仕?”董常曰:“夫子以《...
...目录 《校注妇人良方》补脬饮 《冯氏锦囊秘录》补脬饮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校注妇人良方》:补脬饮【别名】千金补脬饮【处方】生绢(黄色者)1尺,白牡丹(用根并皮)1钱,白及1钱。【功能主治】胞破,小便淋沥。【用法用量】千金补脬饮(《...
...以明不贰也。六五不贰于四,则上九离之矣①,故吉。 「校注」 ①上九离之矣:《苏氏易传》作“上九勤之矣”,误。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凡在下者,未免离于人也。惟上九离人,而不离于人。故...
... 夫十步之闲,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一〕。贤材之生,日月相属,未尝乏绝。是故乱殷有三仁〔二〕,小卫多君子〔三〕。以汉之广博,士民之众多〔四〕,朝廷之清明,上下之修治〔五〕,而官无直吏,位无良臣。此非今世之无贤也,乃贤者废锢而不得达于...
...亦后人增益者杂之也。何以知其然?予观刘元宾注本,杂病生死歌后,比之他本即少八句。观此八句,不甚滑溜,与上文书意重叠,后人安得不疑?与《本草经》朱书杂乱,《素问》之补亡混淆,何以异哉!宜乎,识者非之,继而纷纭不已也。吾不知他时谁为是正。如元...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