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_老子道德经校释

... 谦之案文子上德篇引“功成、名遂、身退,天道然也。”淮南道应训“故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亦均有“也”字。又“身退”,开元御注本作“身○”。字鉴曰“○,‘却也,从月从◆,从◆。’俗作退。” 「音韵」此江氏韵...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5.html

第三十八_老子道德经校释

...此言世风之日漓也,道德仁义递降,而以礼为治民。三千三百皆所以约束整齐其民,由忠信之既薄,而礼为治国之首。乱,治也。老子言礼,故孔子问礼。 谦之案宋说辨矣,然未明学术源流,以“乱”训“治”。证之经文六十四“治之于未乱”,则“治”“乱”对文,...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4.html

老子·德经·第四十六评析

...张松如先生在老子校读一书中写道“本章前四句表示了反战思想。老子反对的当然是春秋列国各贵族领主集团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和掠夺战争。尽管有人指出,这些战争,从其主流,也有一定的进步趋势;但是对人民说来,特别是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广大劳动人民...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38.html

死魂灵第二部第一译者附记-出自译文序跋集_【鲁迅全集】

...死魂灵第二部第一译者附记〔2〕 果戈理(N.Gogol)的死魂灵第一部,中国已有译本,这里无需多说了。其实,只要第一部也就足够,以后的两部——炼狱天堂〔3〕已不是作者的力量所能达到了。 果然,第二部完成后,竟连自己也...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1027.html

老子·道经·第三十六评析

...从这一的内容看,主要讲了事物的两重性和矛盾转化辩证关系,同时以自然界的辩证法比喻社会现象,引起某些人的警觉注意。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会走到某一个极限,此时,它必然会向相反的方向变化,本章的前八句是老子对于事态发展的具体分析,贯穿了老子...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8.html

第五十三_老子道德经校释

...,五声之长者也。故竽先则钟瑟皆随,竽唱则诸乐皆和。今大奸作则俗之民唱,俗之民唱则小盗必和。故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而资货有余者,是之谓盗竽矣。”盖古本如此,当从之。 顾炎武曰“夸”,古音枯。老子“朝甚除”至“是谓盗夸”,“夸,从大...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69.html

老子·道经·第九评析

...。老子劝人功成而不居,急流勇退,结果可以保全天年。然而有些人则贪心不足,居功自傲,忘乎所以,结果身败名裂。比如秦国丞相李斯即是如此。李斯在秦国为官,已经做到丞相之职,可谓富贵功史于一身,权大势重不可一世。然而最终却做了阶下囚。临刑时,对...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00.html

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六节读解

...十八)这个意思是,大道被废弃了,才出现了“仁义”;人类的智慧增长了,才产生了伪诈;亲属间关系不和谐了,才显出孝顺和慈爱;国家的统治昏乱了,才有忠臣。为什么人类的智慧增长了就会产生伪诈呢?老子道德经·六十五里又加以说明“古之善为...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626.html

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译文及注释

...)书·泰誓“亦曰殆哉。”诗·小雅·正月“民今方殆,视民梦梦。”老子·十六“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老子·二十五“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1097.html

第三十二_老子道德经校释

...”,傅与景龙、敦煌皆如此。范作“王侯若能守之”,诸王本“侯王若能守之”。本皆无“之”字,“王侯”皆作“侯王”。释文云“梁武作‘王侯’。”按“侯”“守”二字,自谐句中韵,与第四十二“王公以为称”,“公”“称”字同,当作“王侯”。 谦之案...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48.html

共找到700,35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