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小说,五卷十三回,题“玉花堂主人校订”。 存嘉庆十一年(1806)写刻“姑苏原本”,内封题《新本白蛇精记雷峰塔》,目录书题《新编雷峰塔奇传》,序称《雷峰梦史》。首序。 另存全福堂写刻本、益和堂刊本、经国堂写刻本、光绪十九年水竹居士石印...
...温病著作。四卷,附方一卷,清·戴天章约撰于1722年。戴氏取《温病论》予以增订、删改,辨明温疫与伤寒之异,尤其重视早期症候的鉴别。卷一辨析气、色、脉、舌、神,辨时疫与风寒在病因、受病、传经、兼症等方面的不同;卷二列表症候32条;卷三列里证...
...温病著作。四卷,附方一卷,清·戴天章约撰于1722年。戴氏取《温病论》予以增订、删改,辨明温疫与伤寒之异,尤其重视早期症候的鉴别。卷一辨析气、色、脉、舌、神,辨时疫与风寒在病因、受病、传经、兼症等方面的不同;卷二列表症候32条;卷三列里证...
...谢承《会稽先贤传》序〔1〕 《隋书》《经籍志》:《会稽先贤传》七卷,谢承撰。《新唐书》《艺文志》同。《旧唐书》《经籍志》作五卷。侯康《补三国艺文志》〔2〕云:“《御览》屡引之。所记诸人事,多史传之佚文。严遵二条,足补《后汉书》本传之阙。...
...瘟疫者,浑身壮热,惛惛不爽,沿门阖境,递乡传染,盛于春夏之间者是也。虽因时气而得,然所感者皆由恶毒异气而成,非若春寒夏凉秋热冬温之类也。夫天地间之气,升于春,浮于夏,不无有恶毒者在焉。人在气中莫知也,若正气虚者,遂致传染。或病者身热,其气...
...病名。系指由瘟疫所致的项肿咽痛,口内喉中皆红,甚则面目俱赤的病证。类今之腮腺炎。本病之病因多为感触天行温疫之邪,湿热壅盛所致。又名颅鹚瘟,亦名大头瘟,俗称虾蟆瘟。治宜清泻诸经之火。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参见瘟毒喉痹条。...
...传递;传送 [transfer;deliver] 速于置郵而传命。——《孟子·公孙丑上》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传家(传于后代子弟);传衣(继承衣钵);传首(传送首级);传运(传递运输);传演(传递演变) ...
...邪,自表传里;温热之邪,自里达表;疫疠之邪,自阳明中道随表里虚实而发,不循经络传次,故不能一发便尽。(《张氏医通》)瘟疫,邪从口鼻而入,故多带阳明证者,以手阳明属大肠,与肺为表里,开窍于鼻;足阳明属胃,开窍于口也。其不可治者,属下元虚耳。(...
...夏用生不用制者,取其生气以救死,且制之过熟,反掣时效迟,而不能奏功也。其余厥症,岐天师新定于《内经》可考。伤寒厥症,张仲景载于伤寒门中可稽,故不再传。...
...罗贯中(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