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已有多种外语译本。 梦溪笔谈 故事一 译文 故事二 译文 辨证一 译文 辨证二 译文 乐律一...
...目录 《温病条辨》宣痹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温病条辨》:宣痹汤【处方】防己15克 杏仁15克 滑石15克 连翘9克 山栀9克 薏苡15克 半夏9克(醋炒)晚蚕沙9克 赤小豆皮9克(取五谷中之赤小豆,凉水浸,取皮用。)【功能主治】...
...目录 《温病条辨》参芍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温病条辨》:参芍汤【处方】人参、白芍、附子、茯苓、炙甘草、五味子。【功能主治】休息痢,经年不愈,下焦阴阳皆虚,不能收摄,少腹气结,有似症瘕。【各家论述】纯然虚证,以痢久滑泄太过,下焦...
...目录 《温病条辨》草果茵陈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温病条辨》:草果茵陈汤【处方】草果1钱,茵陈3钱,茯苓皮3钱,厚朴2钱,广皮1钱5分,猪苓2钱,大腹皮2钱,泽泻1钱5分。【功能主治】足太阴寒湿,舌灰滑,中焦滞痞。【用法用量】水5...
...目录 《温病条辨》二加减正气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温病条辨》:二加减正气散【处方】藿香梗9克 广皮6克 厚朴6克 茯苓皮9克 木防己9克,大豆黄卷6克 川通草4.5克 薏苡仁9克【功能主治】芳香化湿,宣通经络。主湿郁三焦,脘腹...
...目录 《温病条辨》桂枝柴胡各半汤加吴萸楝子茴香木香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温病条辨》:桂枝柴胡各半汤加吴萸楝子茴香木香【处方】桂枝、吴茱萸、黄芩、柴胡、人参、广木香、生姜、白芍、大枣(去核)、川楝子、小茴香、半夏、炙甘草。【功能主治...
...目录 《温病条辨》护阳和阴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温病条辨》:护阳和阴汤【处方】白芍5钱,炙甘草2钱,人参2钱,麦冬(连心炒)2钱,干地黄(炒)3钱。【功能主治】温病热入血室,医与两清气血,邪去其半,脉数,余邪不解者。【用法用量】...
... 县:即“悬”的本字。(3) 放:通“仿”。(4) 辩:通“辨”。(5) ◆:同“刍”。 [ 白话] 墨子说:天底下办事的人,不能没有法则;没有法则而能把事情做好,是从来没有的事。即使士人作了将相,他也必须有法度。即使从事于各种行业的工匠,...
...(6) 诎:屈。(7) 内:通“纳”。[ 白话] 公输盘为楚国造了云梯那种器械,造成后,将用它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了,就从齐国起身,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楚国国都郢,会见公输盘。公输盘说:“您将对我有什么吩咐呢?”墨子说:“北方有一个欺侮我的人,...
...病证名。出《温病条辨·解儿难》。小儿痉病之一。燥气炽盛,消烁津液而致痉证。症见高热,痉挛,四肢抽搐,口燥咽干,大便干燥,皮肤不润。多因热邪炽盛,津液干枯,化燥动风,经脉失养所致。治宜辛凉甘润,用白虎汤合增液汤。...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