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又有些不同,著作也增加了。我不懂原文,倘若勉强译出,定多错误,所以《自传》只好仍译这一篇;但著作目录,却依照新版本的,由了两位朋友的帮助。 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十八夜,译者附识。 【注解】 〔1〕本篇连同《Vl.G.理定自传》的译文,最初发表...
...1、分险: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人相遇于险厄之中。吾左山而右水,敌右山而左水,与我分险相拒。吾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柰何?” 太公曰:“处山之左,急备山之右;处山之右,急备山之左。险有大水,无舟楫者,以天潢济吾三军。已...
...1、敌强: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人冲军相当。敌众我寡,敌强我弱。敌人夜来,或攻吾左,或攻吾右,三军震动。吾欲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谓之震寇。利以出战,不可以守。选吾材士、强弩、车骑为之左右,疾击...
...1、火战: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遇深草蓊秽,周吾军前后左右。三军行数百里,人马疲倦休止。敌人因天燥疾风之利,燔吾上风,车骑锐士,坚伏吾后。吾三军恐怖,散乱而走。为之奈何?” 太公曰:“若此者,则以云梯飞楼,远望左右,谨察前后。...
...》一书著录。查《汉书》成书于东汉和帝(公元89—105)年间。可见在东汉中叶以前并没有《三略》这个书名。东汉末年建安年间,陈琳(?一217年)在《武军赋》中始提到“……三略六韬之术”。魏明帝时,李康《运命论》始有“张良受黄石公 之符,诵《...
...1、垒虚:武王问太公曰:“何以知敌垒之虚实,自来自去?” 太公曰:“将必上知天道,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登高下望,以观敌之变动。望其垒,即知其虚实。望其士卒,则知其去来。” 2、垒虚:武王曰:“何以知之?” 太公曰:“听其鼓无音,铎无声;...
...7、闵公二年:十有二月,狄入卫。郑弃其师。郑弃其师者何?恶其将也。郑伯恶高克,使之将逐而不纳,弃师之道也。《春秋公羊传》原文 ...
...四部丛刊续编》里的影旧抄本宋晁说之《嵩山文集》〔19〕在这里,卷末就有单将《负薪对》一篇和四库本相对比,以见一斑的实证,现在摘录几条在下面,大抵非删则改,语意全非,仿佛宋臣晁说之,已在对金人战栗,嗫嚅不吐,深怕得罪似的了——旧抄本 金贼以我疆埸之...
...败亡之徵见矣。愿与少子俱脱。”姑怒,遂弃之。 3、陶荅子妻:处期年,荅子之家果以盗诛。唯其母老以免,妇乃与少子归养姑,终卒天年。君子谓荅子妻能以义易利,虽违礼求去,终以全身复礼,可谓远识矣。《诗》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此之谓也。 4、...
...一:关于翻译(上)〔1〕 洛文 因为我的一篇短文,引出了穆木天〔2〕先生的《从〈为翻译辩护〉谈到楼译〈二十世纪之欧洲文学〉》(九日《自由谈》所载),这在我,是很以为荣幸的,并且觉得凡所指摘,也恐怕都是实在的错误。但从那作者的案语里,我却又...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