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国,又取其土,明伐不以罪,而贪其利。两书取伐,以彰其恶。○所恶,乌路反,又如字。于传,直专反。诸侯相伐取地于是始,故谨而志之也。《春秋》之始。 [疏]“诸侯”至“志之也”。○释曰:外取邑不志,今志之者,为入《春秋》以来,最是取地之始,故志...
...1、《起死》原文-出自《故事新编》 2、《补天》原文-出自《故事新编》 3、《出关》原文-出自《故事新编》 4、《奔月》原文-出自《故事新编》 5、《非攻》原文-出自《故事新编》 6、《铸剑》原文-出自《故事新编》 7、《采薇》原文-出自...
...始,以明王者之义。 [疏]“桓无”至“始也”。○释曰:徐邈云:“桓公篡立,不顾王命,王不能讨,故无王。又且桓公终始十八年,唯元年、二年、十年、十八年有王,自外皆无王,故传据以发问,而曰‘桓无王’。又范氏例云:“《春秋》上下无王者,凡一百有八...
...酸枣之东南,昔曹太祖纳许攸之策,破袁绍运处也。济读又东径封丘县北,南燕县之延乡也,其在《春秋》为长丘焉。应劭曰:《左传》,宋败狄于长丘,获长狄,缘斯是也。汉高帝封翟盱为侯国。濮水出焉。济渎又东径大梁城之赤亭北而东注。 又东过平丘县南,北济也...
...【经】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葬宋元公。(三月而葬,速。) 三月,公至自齐,居于郓。 [疏]“公至自齐”。○正义曰:往年公孙于齐,齐侯唁公于野井。公未必往至齐都,而云至自齐者,得与齐侯相见,虽从齐竟而来,亦是自齐也。《谷梁传》云:“公次于...
...结盟,这是由于晋灵公即位的缘故。鲁文公晚到,所以《春秋》没有记载他参加会议。凡是和诸侯会盟,如果不记载参加会的国家,就是因为晚到的缘故。晚到,不记载这些国家,这是为了避免弄不清而误记。 穆伯在莒国娶妻,名叫戴己,生了文伯;她的妹妹声己,生了...
...又东至乘氏县西,分为二,《春秋左传》傅公三十一年,分曹地东傅,于济。济水自是东北流,出巨泽。 其一水东南流,其一水从县东北流,入巨野泽。南为菏水,北为济读,径乘氏县与济渠、濮渠合。北济自济阳县北,东北径煮枣城南。《郡国志》曰:冤朐县有煮枣...
...先君焉得欲立之?隐焉得探先君邪心而让之?传言天伦,则贵贱相似可知。又云受之天子,隐非嫡明矣。 《春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隐不正不成之,何也?将以恶桓也。不明让者之善,则取者之恶不显。○之恶,乌各反,下注“之恶”同。恶桓,乌路反,下“其恶...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书内云“《春秋》大义,未经先儒讲讨,有明三百年,无一人深悉其故。幸得东海夫子秉持撑柱”等语。孔子成《春秋》,原为君臣父子之大伦,扶植纲常,辨定名分。故曰:“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今曾静以乱臣贼子之心,托...
...君子’二字,则既言君子不必又言士矣。马总意林作‘君子虽有学,行为本焉;战虽有陈,勇为本焉;丧虽有礼,哀为本焉’,与今本不同。然有‘君子’字,即无‘士’字,亦可知今本既言君子又言士之误矣。 《墨子闲诂》原文 士虽有学,与君子虽有学,文异而义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