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诸椎皆不合脏俞,而云主疗,义本难明,故王氏但曰未详。或以中行督脉之穴为言,尤无所据。考之《水热穴论》云∶五脏俞旁五,此十者,以泻五脏之热也。盖指魄户、神堂等五穴为言。虽与本节椎穴未皆尽合,然泻藏热之法必不外此,故引以为注,义详针刺类三十九...
...岐天师曰∶人舌吐出,不肯收进,乃阳火盛强之故。(《秘录》)窦汉卿曰∶伤寒舌出寸余,连日不收。用梅花冰片五钱掺舌上,即收。(《全书》)张仲景曰∶伤寒舌出者死。...
...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和《至真要大论》,实际上是另一部医书《阴阳大论》。以其用甲子纪年,便可断定必在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 年)颁布四分历之后。以其曾被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时所引用...
...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和《至真要大论》,实际上是另一部医书《阴阳大论》。以其用甲子纪年,便可断定必在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 年)颁布四分历之后。以其曾被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时所引用...
...五脏之气。若欲知其短期,则在乎乍疏乍数,此其时相变代,乃与常代者不同,盖以脏气衰败,无所主持而失常如此,故三部九候等论皆云乍疏乍数者死。愚按∶代脉之义,自仲景叔和俱云∶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脉代者死。又曰∶脉五来一止,不复增减者死,...
...病能在气口及时反映出来,故《素问·经脉别论》曰:“气口成寸,以决死生”,此即寸口脉先兆的理论基础。(二)三部诊法在《内经》的《灵枢·禁服篇》“寸口主中、人迎主外”及《素问·三部九候》的基础上,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人迎、寸口、趺...
...作者:孙一奎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叙 上卷 一、太极图抄引 二、太极图(图缺) 三、太极图说 四、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太医论 五、问三才所同者于人身何以见之 六、命门图说(图缺) 七、右肾水火辩 九、《难经正义》三焦...
...五脏风寒积聚,虚邪之外感,本气之内伤者也。风雨之邪伤于上,清湿之邪伤于下,饮食喜怒之邪伤于中。表邪外袭,里邪内应,两虚相逢,留而不去,此积聚所由来也。积者,血多而气少,《难经》所谓血滞而不濡者也。聚者,气多而血少,《难经》所谓气留而不行者...
...《金匮要略》,张仲景论杂病之书,晋·王叔和编为二十五篇,二百六十二方,为医杂病之祖本。国朝徐彬有《金匮要略论注》二十四卷,较之元人朱丹溪《金匮钩玄》,似较明晓。下至赵良《集注》,以及李文今、程林、魏荔彤、尤怡、周扬俊、沈明宗、高世栻、...
...①明末清初医家。字周道。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因病自学医经医方。精脉诊,擅治伤寒。尝撰《伤寒论遥问》十四卷(1672年)、《伤寒续论遥问》四卷,后附有《张仲景伤寒原方遥问》。另撰《脉经直指碎金集》,未见刊行。②清代医家。字安步,一字鉴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