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与年插图本小引-出自拾遗_【鲁迅全集】

...俟将来。” 但到第二年,捷克京城的德文报上绍介引玉的时候,他的名姓上面,已经加着“亡故”二字了。 我颇出于意外,又很觉得悲哀。自然,我们的文艺有一段因缘的人的不幸,我们是要悲哀的。 今年二月,上海开“苏联版画展览会”〔2〕,里面不见...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685.html

三国志蜀书_史书_【文学360】

...1、邓张宗杨传(原文)-出自三国志蜀书 2、蒋琬费祎姜维传(原文)-出自三国志蜀书 3、黄李吕马王张传(原文)-出自三国志蜀书 4、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原文)-出自三国志蜀书 5、霍王向张杨费传(原文)-出自三国志...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4637.html

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原文-出自二心_【鲁迅全集】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年三月一日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三期。 〔2〕“大同世界”原是古代人设想的一种平等安乐的社会,后来常用以指“理想世界”。“大同”一词原出礼记·礼运 〔3〕叶永蓁参看三闲·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及其有关注...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229.html

描写自己说述自己的纪德译者附记-出自译文序跋_【鲁迅全集】

...描写自己说述自己的纪德译者附记〔1〕 纪德在中国,已经是一个较为熟识的名字了,但他的著作关于他的评传,我看得极少极少。 每一个世界的文艺家,要中国现在的读者来看他的许多著作大部的评传,我以为这是一种不看事实的要求。所以,作者...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1051.html

名人名言原文-出自且介亭杂文二_【鲁迅全集】

...名人名言 太白〔2〕二卷七期上有一篇南山先生的保守文言的第三道策〔3〕,他举出:第一道是说“要做白话由于文言做不通”,第二道是说“要白话做好,先须文言弄通”。十年之后,才来了太炎先生的第三道,“他以为你们说文言难,白话更难。理由...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520.html

谚语原文-出自南腔北调_【鲁迅全集】

...四川的营山县长于是就令公安局派队一一剪掉行人的长衣的下截。〔5〕长衣原是累赘的东西,但以为不穿长衣,或剪去下截,即于“时艰”有补,却是一种特别的经济学。汉书上有一句云,“口含天宪”〔6〕,此之谓也。 某一种人,一定只有这某一种人的思想...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292.html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编选感想-出自拾遗补编_【鲁迅全集】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编选感想〔1〕 这是新的小说的开始时候。技术是不能现在的好作家相比较的,但把时代记在心里,就知道那时倒很少有随随便便的作品。内容当然更现在不同了,但奇怪的是二十年后的现在的有些作品,却仍然赶不上那时候的。 ...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808.html

上海的少女原文-出自南腔北调_【鲁迅全集】

...看见她们在店铺里购买东西,侧着头,佯嗔薄怒,如临大敌。自然,店员们是能像对于成年的女性一样,加以调笑的,而她也早明白着这调笑的意义。总之:她们大抵早熟了。 然而我们在日报上,确也常常看见诱拐女孩,甚而至于凌辱少女的新闻。 不但是西游记〔2...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298.html

几条“顺”的翻译原文-出自二心_【鲁迅全集】

...马列主义著作“普罗”文学理论的译文“生硬”,“为许多人所不满,看了喊头痛,嘲之为天书”。又说“翻译要‘信’是不成问题的,而第一要件是要‘达’!” 〔4〕万有文库商务印书馆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四年间出版的大型丛书,收入中外著作两千余种,共...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235.html

<自选集>自序原文-出自南腔北调_【鲁迅全集】

...那里呢?我想,这是很不好的。于是印了这时期的十一篇作品,谓之彷徨,愿以后不再这模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9〕不料这大口竟夸得无影无踪。逃出北京,躲进厦门,只在大楼上写了几则故事新编十篇朝花夕拾。前者是神话...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261.html

共找到1,155,63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