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政策和中医工作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的实践,不断丰富发展。中医政策在建国后至八十年代,概括为团结中西医,九十年代根据为中西医并重。神经质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中医政策包括以下基本要点:(一)团结西医,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坚持中西医并重;(二)努力继承、...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89.htm

中医药发展从此有法_【中医宝典】

...发展,更好地维护广大患者的医疗安全,条例明确了各级卫生或中医管理部门的执法主体以及职责,重申了开办中医医疗机构以及中医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要求中医从业人员严格遵守有关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 针对中医药事业发展比较普遍存在的继承与发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4142.html

轻薄为文哂不休_【中医宝典】

...中医药简单化的思潮,还曾有过中西医结合是中国医学惟一发展道路的片面性提法。中医药界对此时时反思,有1962年的五老上书衡阳会议等等。近年来关于中医药发展原汁原味现代化等争论。近日又有取消的建议,接踵而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388.html

现代中药科学的发展和概况_【本草纲目在线阅读】

...世界科技上普遍领先地位。在西方科技文化大量涌入的情况下,出现了中西药并存的局面。与此相应,社会和医药界对传统的中国医药逐渐有了、中药之称,对现代西方医药也因此逐渐称为西医、西药。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废止中医的政策,阻碍了中医药...

http://wenxue360.com/bcgm/archives/2749.html

明代医学家传记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补气血为主,尤重理气。 在外科治疗,强调外科必本于内,知乎内以求乎外,应以补元气为主,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对外科发展有较大影响。 针灸上本,认为针能治有余之病不能治不足之病;灸有补无泻,针有泻无补。 汪氏治病、效验着著,...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66.html

现代中医药发展的冷思考-学术道路的迷惘_【中医宝典】

...一、关于中医 在中医医疗工作一谈到现代化,立即就能让人联想到中西医结合,似乎只有在中医医院大量结合使用一些西医方法,就算实现中医临床现代化了。有的人甚至还偏执地认为:中西医结合是中医的发展方向,这个提法本身就说明没有平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299.html

几次维护中医药生存的抗争运动_【中医宝典】

...1930年)底止。 乙.禁止旧学校。 丙.其余如取缔新闻杂志等非科学之宣传品及登记介绍旧等事由,卫生部尽力相机进行。 这就是中医近代史上著名的废止医案。 全国医药界联合请愿,1929年2月26日,上海新闻报首先披露此事。消息传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829.html

军事制度、医学教育和卫生保健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和理论总结,促进养生学较快地发展。 嵇康(223~262),字叔夜,谯国铚(今安徽宿县西南)人。竹林七贤之一,常修养性服食之道,著养生篇三卷,已佚。传世嵇康集辑本养生答难养主答难宅无吉凶摄生等篇专论养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26.html

中医发展七大流派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派。 易水学派:金代医家张元素,河北易水人,在内经藏经的启示下,以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的论点来分析疾病的发生与演变,归纳用药,执简驭繁,创立了脏腑病机学说,对后世医家颇有影响。 攻邪学派:金元大家张从正,强调病由邪生,攻邪已(...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79.html

喜读景福医谈_【中医宝典】

...的风度,印刻在全国中医药队伍的心里。 在长期的中医药管理岗位上,景福同志始终坚持走中医自主发展的道路。在衡阳会议大放异彩衡阳会议为中医机构指明了方向等文章里,他明确指出:不把中医机构建立起来,中医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就没有基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4257.html

共找到660,81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