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鱼腥草”事件,去年的“刺五加”事件、“茵栀黄”事件,今年3月的“双黄连”事件,则是由于对合格药品的不合理使用造成的,都不是中药注射剂本身的问题。第21期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涉及的清开灵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不合理的使用也是...
...多方面的。用量不当:如流行病学监测是目前防控和减少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有效方法。为此,1987年卫生部颁布了《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试点工作方案》,在北京、上海的10所医院开展试点。1989年成立了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到2002年全国...
...发达国家医院近年来实施剖腹产水术的数量大幅增加,也使得剖腹产对产妇可能带来的死亡风险。这一话题引起研究界的关注。 研究人员对1996年到2000年全法国围产调查中记录的65例产妇在剖腹产过程中死亡的病例进行了研究,这些产妇均是在生下单胞胎后...
...7月17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通过了安全性标识修正:警告盐酸雷洛昔芬片(Evista; Eli Lilly and Co)会增加卒中相关死亡的风险。 在之前,该机构(FDA)警告,使用雷洛昔芬的妇女会增加静脉血栓栓塞(深部静脉...
...国外通行的做法。如补偿基金的主要来源,一是疫苗生产商或进口商的药品保险费。经过核准登记的疫苗生产企业或进口商,按实际销售额的一定比例计算,逐年支付。如果前一年发生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第二年增加支付额。这种做法需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也应防止其因...
...16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正式的基本药物目录,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药物一律采用通用名。资料显示,《WHO基本药物示范目录》中历年来的药品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1997年以后,基本稳定在310个左右。我国的《基本药物目录》于1982年正式发布,基本上是每...
...这样理解,毒性是指药物引起的严重的脏器实质和功能损害,并且可能危及生命的作用;不良反应或称副作用是指在治疗同时出现的药物对人体的系统、器官所产生的损伤,但是多能被控制,不影响治疗,并且这种损伤在停药后或经其他药物治疗后可以恢复。通过回顾既往的...
...反应严重度差异很大,与剂量也无关,从轻微的皮疹、发热至造系统抑制,肝肾功能损害、休克等。可能只有一种症状,也可能多种症状同时出现。停药后反应逐渐消失,再用时可能再发。致敏物质可能是药物本身,可能是其代谢物,也可能是药剂中杂质。临床用药前常做...
...注重药物使用后数量的评价,具有一定的药物经济学性质。后者已成为独立系统,而前者尚处于摸索阶段。同时,药物使用评价也不应与上市后药物监测相混淆。上市后药物监测是对某上药物在大规模范围内使用所作的研究,重点在药物的不良反应与毒副作用方面,而...
...晚期。 还有报告表明,用该药治疗的病人发生血细胞减少症,包括粒细胞缺乏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一些病人死亡。些事件与deferasirox治疗的关系尚不确定。 FDA告诫,对于并发症危险增加的病人(有肾功能障碍、年老、有共存...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