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继承前人成果,把握一般防治规律,又要善于针对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随机变化。这一引证和比喻,甚为贴切,具有启迪作用。 傅山重视读书和思考,更重视实践探索。对前人的实践经验,必须结合临证实际,进行理解和取舍。其《卖药》一诗写道:“衡尹传汤液...
...。”李贤注时引郑玄说,“辨,别也。”孔疏,“平,辨义通。”)同样,今天也没有人用“寻尺”表示很短的距离。(见柳宗元《与崔连州论石钟乳书》:“石之精粗疏密,寻尺特异。”“寻尺”一词语出《诗经·鲁颂·閟宫》“是断是度,是寻是尺。”郑玄笺:“八尺...
...□ 梁光宇近年来,中医界在运用大剂量药物方面取得较大的进展,也收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盲目扩大用量甚至滥用的趋势,所以朱良春先生认为,中药用量与疗效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一定范围内“效”“量”成正比朱良春认为,在一定范围内,疗效随...
...夏季,酷热的天气往往会使很多人感觉不适。因此,通常人们把所有的病因都归结为“上火”。其实,中医认为,掌握去火的关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于食补与药补相结合。 从中医的角度看,在临床上所讲的夏季之“火”是一种致病因素,有外感、内生之分。外感“火...
...余之象。《灵枢 ·本神》中云:“肝藏血,血舍魂。”若肝血不足,则魂不守舍,而出现梦呓、梦游等兼证。肝主疏泄,若肝气疏泄不利,条达失宜,气机失调,则气血紊乱,或瘀滞不爽或亢而为害,均可导致急躁易怒等症状。...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临床有七七后行经而无病状者。为气血不衰,应属正常。七七之后经期延长,月经量多,久久不净者,多为脾不统血,肝不藏血也。原平市刘某,53岁。近三年,月经先期,十余日一汛,汛...
...发病与症状发作的特点来看,又与心神失和密切相关。由此,提出“识证从风治求心肝”的观点,用以指导临床。 症状特点属风 病位在心肝 肝木旺于春,春以风气为主,风主动。患者抽动的症状较多,如眨眼、斜视、搐鼻、噘嘴、摇头、吭嗓、缩颈、耸肩、伸臂、甩...
...的经营、管理和生产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包装规格不适合于标示中药饮片的“规格”,应予弃用。 用形状与部位标示“规格”,这是传统的表示方法之一。它适用于不宜区分等级、不必进行炮制或公认品相、一物多用等的中药品种。如:黄柏的“丝”、柴胡的...
...发病机之理,虑遗用也。或舍时从症,或舍症从时,临症变通,存乎其人,倘一概疑惧,惟以轻和之剂代之,必有阴受其夭折矣。《医述》麻黄汤麻黄一方,与桂枝各半,则小发汗;加石膏、姜、枣,即于发表中清火而除烦躁;去桂枝之辛热,加石膏之辛寒,则于发表中清火...
...”之证。也正因为秦氏临证善析病机,故其立法处方无不紧扣病证。 二、擅于兼治标本。 标本含有多义,这里的本乃指病因、病位,标指症状。尽管前人都强调审因论治,然秦氏从《内经》所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