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范畴与矛盾的关系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为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转化、自和平衡等,研究的是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与矛盾范畴有相同之处。 但矛盾范畴对于各对立面的性质除了指出它们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外,不加任何其他限定,其抽象程度最高。对立统一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63.html

正视欲望的变化_心理健康_心理诊所_【中医宝典】

...以排除疾病原因。如果是正常的生理变化,你就无需为这种变化感到困惑了,除非它给你和丈夫的性生活带来了影响。如果方便的话请告诉我,你是如何面对这种变化的呢? 郑女士:非常感谢,我去医院检查过,身体没有什么问题。在这之前,我一直认为这种变化是不...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24690.html

图说中医之(一)阴阳学说_【中医宝典】

...1.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最初涵义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2.阴阳代表相互对立又相面关联的事物属性。一般地说凡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822.html

热病阴阳交并少阴厥逆阴阳竭尽生死证_《脉经》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问曰:温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对曰:名曰阴阳交,交者,死。人所以汗出者,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邪...

http://qihuangzhishu.com/111/75.htm

阴阳学原理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把这个架构找出来?而这个结果便是阴阳学.阴阳学受希尔伯特Hilbert的启示。 阴阳学包括如下部份: 1)阴阳形式系统 a)无内容的符号。 b)符号形成公式。 这里的符号与公式是没有内容与定义的,所以也没有所谓的矛盾、完整与真假的问题. c...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44.html

阴阳正体质反进补_【中医宝典】

...同一个花园里没有两棵一样的树,同一片人潮里没有两个一样的人。不仅是那些容易分辨的外貌特征,身体素质、智力水平、性格,甫一出生就有了定数。中医前辈先一步看到了这种生而不同,他们用阴阳划分人体:一类体性偏热,是阳性体质;另一类体性偏寒,是阴性...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834.html

体位变化对耳鸣有何影响_五官耳鼻喉科耳鸣_【中医宝典】

...不少病人可因体位变化而影响耳鸣的程度。调查资料表明,约有25%的病人注意到体位变化可影响耳鸣。具体情况比较复杂。在受体位影响的耳鸣病人中约有70%在从立位到卧位时感到耳鸣更为明显;有20%感到耳鸣减轻;有7%则感到耳鸣性质发生变化或呈与...

http://zhongyibaodian.com/wuguan-2/b4498.html

气血变化对脉象的影响_【中医宝典】

...一、气的变化对脉象的影响 1.气盛:气有余,则鼓荡血脉之力亢盛,气血必动数而外涌。气血外涌,则脉见浮、洪、实、大、长、缓纵而大等象。气血动数,则脉见数、疾、躁、促等象。 2.气郁:气为邪阻,气机不畅;或情志拂逆,气机郁滞,则气不能畅达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78.html

阴阳自和_阴阳五行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阴阳自和指在病理上的阴阳失调趋向相对平衡的建立,表示疾病的好转或痊愈。 【阴阳自和】 语出《伤寒论》。指在病理上的阴阳失调趋向相对平衡的建立,表示疾病的好转或痊愈。如:恢复期的热退而脉和缓,口津充足,食欲渐佳,二便通调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682.html

天地阴阳_《医学集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天地有阴阳。日为太阳,月为少阴,此天之阴阳也。水为太阴,火为少阳,此地之阴阳也。是天非阴阳而无晦明,地非阴阳而无消长,天地非阴阳而失其清宁,万物非阴阳而无由生化。则知天地非阴阳,天地亦浑沦于无象之表;阴阳无天地,阴阳亦湮没于太极之中。此...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jicheng/1033-7-2.html

共找到65,27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