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按:此篇见《素问》卷十三第四十七《奇病论篇》,又见《甲乙经》卷九第五。黄帝问岐伯曰:有病口苦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胆瘅。[平按:“病”下,《素问》、《甲乙》有“口苦取阳陵泉”六字,《素问》新校正云:“全元起本及《太素》无‘...
...水中,若有畏恐。 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 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 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 此皆五脏气虚,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合之五诊,调之阴阳,以在《经脉》。 诊有十度,度人、脉度...
...《老子》曰:“自知者明。” 审局篇第七 夫弈棋布势,务相接连。自始至终,着着求先。临局离争,雌雄未决,毫厘不可以差焉。局势已赢,专精求生。局势已弱,锐意侵绰。沿边而走,虽得其生者,败。弱而不伏者,愈屈。躁而求胜者,多败。两势相违,先蹙其外。...
...惜乎马元台辈,未能一一注明也。且此篇与《经筋》、《卫气》、《营气》及《素问》所载阴阳大论诸篇,皆古之奇文,当熟读而精通之。而此篇叙营卫各病之原尤切要。故既校其文,复书其书例于后。...
...卷三第十一《阴阳别论》。自“脑髓骨脉胆”至“实而不满”,见《甲乙经》卷一第三。自“问曰:太阴阳明”至“下先受之”,见《素问》卷八第二十九《太阴阳明论篇》,又见《甲乙经》卷七第一上篇。自“问曰:见真脏”至“帝曰:善”,见《素问》卷六第十九《...
...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 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 帝曰:愿闻其异状也。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
...脉象名。阴指尺脉,阳指寸脉。阴搏,尺脉滑利搏手;阳别,寸脉平和有别于尺。为妊娠脉象。《素问·阴阳别论》:“阴搏阳别,谓之有子。”张景岳注:“善阴脉搏手。似乎阳邪,然其鼓动滑利,本非邪脉,盖以阴中见阳而别有和调之象。”...
...,概括了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②阴阳相互对立并制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类经附翼·医易》:“动...
...①牵引作痛。《素问·阴阳别论》:“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②抽掣。《灵枢·五邪》:“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行”即“胻”。胻,指小腿肚。“胻善掣”谓小腿部筋肉抽掣。...
...阴阳别论》)及“脾脉……微急为膈中,食饮入而还出,后沃沫”(《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等,《诸病源候论·否噎病》则曰:“否者,塞也,言脏腑否塞不宣通也”,“噎者噎塞不通也”并将噎膈分为五噎八痞,说明产生噎膈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噎膈虽然包括食道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