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如头皮部、颜面部、胸骨部腧穴,透穴刺法中的横透法和头皮针法、腕踝针法,都用平刺法。 二、针刺的方向针刺方向,是指进针时和进针后针尖所朝的方向,简称针向。针刺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方向、腧穴分布部位和所要求达到的组织结构等...
...以上法共治30例,结果,显效9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0%[2]。 综合法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平衡区、运动区;2、肩髃 、曲池、足三里、环跳。 配穴:分2组。1、视区、晕听区、足运感区;2、手三里、合谷、肾俞、...
...相交通,内含胶状透明液,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手穴治法】(一)针刺疗法选穴:囊肿局部。操作:固定囊肿部位,用三根28号毫针,齐刺入囊肿,略加挤压,再用艾绒温针2~3壮,每日1次,3次为1疗程。如囊肿较大。有波动感,可先行局部皮肤消毒,...
...。此穴主泻胃中之热,与气冲、三里、巨虚下廉治同。三里(一名手三里) 在曲池下二寸,兑肉之端,按之肉起。刺三分,灸三壮。主治中风口僻,手足不随,五劳虚乏羸瘦,霍乱遗失,失音,齿痛颊肿,瘰 ,手痹不仁。席弘赋云∶此穴治腰背痛,连脐不休,下针麻重...
...多于女孩。 腮腺炎时脑炎的发病率约0.3%~8.2%。由于不能对所有的腮腺炎患者进行脑脊液检查,以及有的病例始终未见腮腺肿大,因此难以计算其确切的发病率。有谓无并发症的腮腺炎中30%~50%甚至65%脑脊液中白细胞数增高,系因病毒直接侵入...
...1点半或3点位,留针30分钟。采用一次性1寸毫针,以脐蕊为中心,向相应的脐壁横刺,进针深度0.1~0.5寸。 董氏奇穴:用左门金右火主,或是左火主右门金。火主在第一趾缝和第二趾缝下1.5寸,门金在第二与第三趾缝下1寸。此种刺法见效最快,针入...
....以三棱针刺此穴.及少商诸穴.使血气流通.乃救急之要法也.通里 在腕侧后一寸陷中. 手少阴络.别走手太阳经.刺三分.灸三壮.主治热病头痛目眩.喉痹苦呕.肘臂肿痛.神农经云.治目眩头疼.可灸七壮.马丹阳云.治欲言声不出实则四支重.头腮面颊红....
...脉汤(炙甘草、干地黄、白芍、麦冬、阿胶、麻仁)。疾病的症状在阳经,而针刺阴经。例如:足阳明胃经有病变而呕吐,可刺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穴)、太冲(足厥阴肝经穴)。...
...(一)发病原因 腮腺炎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睾丸炎发病原因。 (二)发病机制 肉眼可见睾丸高度增大并呈蓝色。切开睾丸时,由于间质的反应和水肿、睾丸小管不能挤出。组织学观察到间质水肿与血管扩大,大量分叶核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细精管...
...针刺治疗中,为了达到补虚泻实的治疗目的而使用的各种针法。一般分补法和泻法两类。自《内经》以来,历代针灸文献中都有记述。如《灵枢》以“微旋”、“出针按之”为补;“切而转之”、“摇大其穴”为泻。又如《金针赋》则提出“慢提紧按”为补,“紧提慢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