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这也是个好办法,而且简单易行,不过还不是~之计。 ◎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 联合式;作...
...征:证据,验证。没有证据的话或事不可信。 《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所谓夏礼、殷礼都已文献无征。“~”,故他所重视的是“郁郁乎文哉”的周礼。 ◎郭沫若《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二》...
...指狡诈的计策很多,坏主意多。 《三侠五义》第四十回:“暗含着恶态,叠暴着环睛,明露着鬼计多端。”鬼,一本作“诡”。 但是这人却是~,有不少的成群结党的党徒,这些党徒破坏了当是的奴主关系。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二节...
...二致:两样。丝毫没有什么两样。指完全一样。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佘道台见了这副神气,更觉得同花小红一式一样,毫无二致。” 那时候的文体的变革和近代的文学革命,由文言文改为白话文的,实在是~。 ◎郭沫若《屈原研究》 偏正式...
...相:互相;安:安稳。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 宋·邓牧《伯牙琴·吏道》:“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者,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 难民母子~地在史太太家里住了两天两夜。 ◎郭沫若《金刚坡下》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没过多久。 宋·王安石《祭盛侍郎文》:“补官扬州,公得谢归。曾几何时,讣者来门。” ~,他自己去做了一个小小的官儿回来,而他又劝我去学法政了。 ◎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偏正式;作分句;指...
...彘:猪。连猪狗都不如。形容品行卑劣到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 《荀子·荣辱》:“人也,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则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 你这~的万恶败类。 ◎郭沫若《南冠草》第五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维:相当于“是”;谷:比喻困境。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 《诗经·大雅·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在我自己的思想上也正感受着一种~的苦闷。 ◎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
...人和钱财都无着落或都有损失。 《三侠五义》第三五回:“你自打算打算,这注财要耗费多少银子?归根我落个人财两空,你如何还说做得呢?” 泸州遭了日本鬼子的轰炸,店铺炸毁了,亲戚人家都炸死了,因此上落得~。 ◎郭沫若《金刚坡下》 主谓式;作谓语...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