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堪印:疗骨伤辨位与辨证结合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符合现代解剖学观点,又是对中医传统理论的延伸。 刘德玉 张根印 袁普卫 陕西中医学院骨伤研究所 李堪印为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伤科主任。他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骨伤科疾病临床诊治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361.html

虚实之反者病_《类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也。盖阴邪中人,则寒集于表,气聚于里,故邪气盛实而身本因寒也。暑中人,则热触于外,气伤于中,故正气疲困而因热寒也。此夏月寒暑之明辨,故以二者并言于此,非谓凡患伤寒者,皆身寒无热也。)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湿居下也。(谷入多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leijing/481-19-12.html

针灸也要讲究和泻_针灸推拿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或泻,是中医学施治的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正治的常法。 很多人以为,或泻只是药物治疗的法则,其实,药物与针灸治病采用的方法虽然不同,但施治原则是一致的。针灸时施用补泻手法的准则,必须建立在明确的辨证施治前提下,离开这个...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7234.html

虚实_《此事难知》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假令水在木之分.是从后来从后来者为虚.虽在水为虚.则木本虚矣.假令火在水之分.是从前来.从前来者为实.虽在火为实.则木本实矣.经曰.子能令母实.假令两手脉中弦表证.乃东方实也.是西方肺气大不足也.缘母虚所致也.其脾.微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cishinanzhi/859-6-22.html

心痛_《证治汇》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不可骤用补剂.盖补之则气不通而痛愈甚.(医鉴)若曾服攻击之品.愈后复发.屡发屡.渐至脉来浮大空虚者.又.盖脾得而气自运.痛自缓.此虚实之分也.(汇)用药 用药与心痛相仿.但有食积满痛者.用大柴胡汤攻下之.余参心痛用药.如克伐过多...

http://qihuangzhishu.com/636/71.htm

虚实》原文-出自《孙子兵法》_兵家_【文学360】

...1、虚实: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2、虚实: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751.html

正盛衰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正斗争的消长盛衰,不仅关系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同时还决定着病证的虚实变化。因此,正斗争是疾病过程中的基本矛盾,从一定意义上说,疾病过程就是正斗争及其盛衰变化的过程。 (一)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正双方力量对比的盛衰变化,形成了患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46.html

少阳证癫狂_《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柴胡12克 龙骨60克(先煎) 黄芩12克 党参12克 桂枝6克 茯苓12克 法夏12克 生大黄10克(后下) 牡蛎60克(先煎) 大枣15克 赭石60克(先煎)【辨证】患者初起病轻,仅有失眠易怒,心神浮越,微现癫病之象。由于失治而病情加重...

http://qihuangzhishu.com/1036/23.htm

眼科常用辨证方法_《中医眼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不可不详。故曰:证候不明,愚人迷路,经络不明,盲子夜行,可不慎乎。凡观人目,而光华神色者,定是昏朦。男子必酒色劳役气怒,女子郁结风多,气血虚损,则目疾昏花,因之而起。故宜先察部分形色,次辨虚实阴阳,更别浮沉,知滑涩。看形色之难易详根脚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kexue/82-5-2.html

阳明证臌胀_《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热结须峻下,积水宜逐,病重不可药轻。因此,大承气与大陷胸汇成一方,大剂猛攻之,取其斩关夺隘之力。【按语】臌胀系内科之重证。论治之关键,首在辨其虚实。一般而言,臌胀初起,气实病实,宜峻剂逐;若久病脏气日虚,则不宜峻消其胀。本例患者,虽病久...

http://zhongyibaodian.com/fanzhonglinliujingbianzhengyian/1036-16-0.html

共找到794,32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