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产生_道家_【文学360】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箍的宗教。创立于东汉顺帝时期。 在文化传统上,道教承传了华夏古代的传统礼乐文明;在理论上,道教直接吸收并发展了春秋 战国时期的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在实践上,道教继承了先秦朝时期士,神仙的修炼经验和成果。 道教文化源远流长...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155.html

《则阳》原文-出自《庄子》杂篇_道家_【文学360】

...无名故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时有终始,世有变化,祸福淳淳,至有所拂者而有所宜;自殉殊面,有所正者有所差。比于大泽,百材皆度;观于大山,木石同坛。此之谓丘里之言。 、少知曰:然则谓之,足乎?大公调曰:不然。今计物数,不止于万,而期曰‘...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06.html

第三十八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而有以为。 谦案:石刻末句下德□□而有以为,□□二字原缺泐,据他本补,似当作二字,实误。譣文义当作下德无为而有以为,补无为二字。上德不德,是以有...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4.html

老子·道经·第三十七章评析

...无为实际上是不妄为、不强为。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无不为了。第二句便引入人类社会,谈到的法则在人类社会的运用。老子根据自然界的无为而无不为,要求侯王若能守,即在社会政治方面,也要按照无为而无不为的法则来实行,从而导引出...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9.html

中庸之道就是忠恕_古典文学_【文学360】

...《中庸》要人们贯彻孔门相传的忠恕,说:忠恕违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正是孔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的发挥,要求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合于中庸之道。 《中庸》又提出了有德之人必须好三达德,实行五达道,才能...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4925.html

《庚桑楚》原文-出自《庄子》杂篇_道家_【文学360】

...者不可繁而捉,将内揵;内韄者不可缪而捉,将外揵。外、内韄者,道德不能持,而况放而行者乎! 、南荣趎曰:里人有病,里人问,病者能言其病,然其病病者犹未病也。若趎闻大道,譬犹饮药以加病也,趎愿闻卫生经而已矣。老子曰:卫生经,能...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04.html

老子的著作_道家_【文学360】

...老子》而无《道德经》名。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 《老子》《老子》以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夫...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24.html

老子·德经·第四十八章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最后以至于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治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政扰...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1895.html

绥化道教的兴盛时期_道家_【文学360】

...建筑的发展,但又有别于传统世俗建筑,也不同于佛教建筑,道教的信仰特点决定了其建筑的多样性、神圣性与世俗性的统一。同时,其田园式建筑与宫殿式建筑风格并存,反映了道教贵生,出世与人世并重的崇高思想。 ...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231.html

儒家思想的精华_儒家_【文学360】

...过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提出了包括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三纲五常,等政策。 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家强盛,这给封建统治稳定创立了前提。为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必须建立与相适应的思想体系。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4787.html

共找到556,05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