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细目二:发病机理 要点: 1.邪正盛衰 2.气血凝滞 3.经络阻塞 4.脏腑失和 第四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细目一: 要点: 1.概念 2.的方法 细目二:阴阳辨证 要点: 1.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 2.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 细目...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15.html

杨栗山《伤寒温疫条》_【中医宝典】

...伤寒疫条》一书。杨栗山认为:“温病之所由来,是因杂气由口鼻入三焦,怫郁内炽。”又指出:“温病得于天地之杂气,怫热在里,由里而达外内之郁热为重。”这里所指温病乃伏气温而言。由于伏气温初起即见里热较重的见证,故一旦气机闭塞不通,邪不能达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741.html

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_【中医宝典】

...抑制胰高糖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受体结合力和数目,改善胰岛素受体后效应;抑制糖异生,促进葡萄糖利用,延缓肠道葡萄糖的吸收。 1、 糖尿病的辨证分型相结合,逐步形成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模式 这种模式吸取了中西医学之长,把西医侧重病因和病理形态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8332.html

陈可冀_高血压治三要点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转归。在基础方上,根据具体证型加减配伍,能较好地调整高血压病人内在失调的生理功能,达到温和降压的目的,阻止或延缓病情的发展。陈可冀院士认为,治高血压,一是要辨清病理性质,掌握阳亢阴虚,标实本虚的主次,予以潜阳、滋阴、活血、益气,阴虚...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chenkeji/1345-3-4.html

外科诊法_【中医宝典】

...外科诊法 第一节 辨证 中医外科诊疗疾病的特点是辨证相结合,先,后辨证。每一疾病都有各自的病名,如有头疽、红丝疗、蛇串疮等,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其发病原因、机变化转归、预后也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此临床应先,明确诊断...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252.html

妇人经期外感治_【中医宝典】

...热入血室”,在临床上绝不可能像书上所记载的那样证证俱备,非常典型,因此要从临床实际出发,抓住“热入血室”的因病机,辨证施治,灵活遣方用药,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034.html

现代病名的诊断及辨证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还的代脉等等,这在心血管疾患中是众所周知的。 还有梅毒性心脏病主动脉瓣膜有狭窄和闭锁不全,脉象是极典型的涩而兼大的,脉诊有关的“无脉”无疑对中医亦是一个新的问题,在过去至多被认为是先天异禀,而现在则了瓣到了无脉亦会是一种疾病。总之脉诊...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17.html

理论指导慢性乙肝用药_【中医宝典】

...进一步发展而见的呕血便血、水肿、腹水、肝性昏迷等,都与毒邪伤肝以及在肝络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随着中医对慢性乙肝研究的不断深入,辨证相结合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就是说临床诊治中既要遵循中医的辨证施治思想,又要重视现代医学的各项检查指标...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129.html

疑难病治疗思路及方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令人信服的结果,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客观显示度。 中医辨证西医相结合 辨证是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横向认识,或同一疾病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分别认识。是对疾病发生、发展全过程的纵向认识,有助于抓住贯穿疾病整个过程的基本矛盾。...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8913.html

气血辨证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气血辨证为内伤杂辨证方法之一。 【气血辨证】 内伤杂辨证方法之一。即以气、血的病证为纲,分别进行辨证施治的方法。其中,气的病症多指机能性活动的紊乱、不足或障碍,如“气虚”、“气滞”、“气逆”、“气厥”等。血的病症,由于血的生成不足...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943.html

共找到334,01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