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医学正印》加味七子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医学正印》:加味七子丸【处方】菟丝子(淘洗,酒蒸)1两3钱,川牛膝(去芦,酒蒸)1两3钱,麦门冬(去心,酒蒸)1两3钱,山茱萸(取肉)1两3钱,原蚕蛾1两3钱,五味子1两3钱,...
...唐、邓间多种之。味劣于梨与木瓜,而入蜜煮汤,则香美过之。《庄子》云︰楂、梨、橘、柚皆可于口。《淮南子》云︰树楂、梨、橘,食之则美,嗅之则香。皆指此也。 【气味】酸,涩,平,无毒。 诜曰︰多食伤气,损齿及筋。 【主治】断痢(弘景)。去恶心咽酸...
...,出现了如周学海这样对诊断学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全面总结,并对脉学理论深入研究做出贡献的医家及其《脉学四种》等较高水平的著作。舌诊是望诊的重要内容,在此期也不断得到发展。1920年曹炳章(赤电)撰有《彩图辨舌指南》,本书有论有图,有治法有医案...
...发展。药物学的发展又充实了农业知识,《农政全书》收录了朱棣《救荒本草》的全部内容,科学技术每一进步,都迅速渗入医学领域,据《外科正宗》记载,以前用马衔铁打造铍针,软而不锋,冶铁术的进步,改用钢铁打造,质量大为提高,改善了手术效果。明代医学发展...
... 古之人有居岩穴而神不遗者,末世有势为万乘而日忧悲者。由此观之,圣亡 乎治人,而在于得道;乐亡乎富贵,而在于德和。知大己而小天下,则几于道矣。 所谓乐者,岂必处京台、章华,游云梦、沙丘,耳听《九韶》、《六莹》,口味 煎熬芬芳。驰骋夷道,钧射...
...可以传矣。东崖属予言,子为之书其概,以质于今之医之名者。明嘉靖辛卯仲春之吉莆田史梧识《医学正传》者,恒德老人承丹溪先生之遗流而述作之书也。一溪翁信之贵之,故予为门下生讲读之。字画谬误,检诸书正之。文简漏脱,鉴数部补之。犹羞多阙失,后来好生之...
...中国古代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经历了由萌芽到成熟,由简单到复杂、由纷乱到统一的历史过程。中医学在春秋时期已产生了一些概念和简单的理论认识,而到《内经》时代则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中医理论的形成,不仅是以春秋战国时医家们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的,...
...性而后能明,乌号之弓、子之弩,不能无弦而射;越ぎ蜀艇,不 能无水而浮。今缴机而在上,{亡}罟张而在下,虽欲翱翔,其势焉得?故《 诗》云:“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彼周行。”以言慕远世也。...
...鱼。”此明于为人为己者也。故《老子》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一曰:知足不辱。 32、道应训:狐丘丈人谓孙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曰:“何谓也?”对曰:“爵高者,士妒之;官大者,主恶之;...
...,亲自给图,经长期积累,绘出135种舌图,运用分经、运气答理论,把舌和证联系起来,观舌成为诊断重要依据之一。2、问诊:中国医家历来重视问诊。李梃的《医学入门》指出,问诊必须详尽,他列出48问,妇人需再加4问,产后又加4问。徐春甫强调四诊合参...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