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蓝花(宋《开宝》)【释名】红花(《开宝》)、黄蓝颂曰︰其花红色,叶颇似蓝,故有蓝名。【集解】志曰︰红蓝花,即红花也,生梁汉及西域。《博物志》云︰张骞得种于西域。今魏地亦种之。花下作多刺,花出大。其花曝干,以染真红,又作胭脂。时珍曰︰红花...
...《内经》在脉学上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后世的脉学是《内经》脉学的发展和继续。这是因为脉法是医经一派的特色,而《内经》则是自汉末以来仅存于世的医经。 通过《内经》将古代医经家对脉学的探索和成就流传了下来。《内经》所载录的脉法内容尽管...
...明代医家。字仪用。嘉善(一作嘉兴,均属浙江)人。师从王肯堂弟子张玄瑛习医,并得王氏《医镜》原编,辑订后刊行于世。此书内容涉内、外、妇、儿各科,简明扼要,甚便于乡里医药之需。又仿《医镜》着《药镜》,收载药物按温、热、平、寒四部分类,并各以...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餮泄,夏伤于暑秋必阂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指明时有温热寒凉之别,病有表里新伏之分,诊有因时辨证之巧,治有知常应变之妙,诚时病之纲须,立论之大法,历代诸贤,靡不奉为圭臬。...
...朝之采用者,斯亦奇矣!……我国家圣圣相传,用人行政,惟求其是,而不先设成心。即是一端,可以仰见如天之度量矣!”(《畴人传》四十五) 现在流传的古镜们,出自冢者中居多,原是殉葬品。但我也有一面日用镜,薄而且大,规抚汉制,也许是唐代的东西。那证据...
...夫人之生,惟是精气神三者而已。精气即血气,而神则难见,人非是神,无以主宰血气,故脉非他,即神之别名也。然神根据于气,气根据于血,血资于谷,谷本于胃。所以《内经》诊脉云∶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东垣曰∶脉贵有神。正指胃气也。是知胃气充则血旺...
...花医镜》载治一时疫发 ,用石膏至十四斤而 始退,盖即用其法也。近陈载庵亦仿之而获效。王学权《重庆堂随笔》云∶吴又可治疫主大黄,盖所论湿温为病,湿为地气,即仲圣所云浊邪中下之疫,浊邪乃有形之湿秽,故宜下而不宜清。余师愚治疫主石膏,盖所论者暑热...
...34种脉象及主病,记述诸家诊脉经验、持脉法及各种注意事项。又撰《医经余论》一卷(1812年)。尚有《脉表》、《药性医方辨》,佚。弟子黄龙祥,得其传。...
...综合性医书名。简称《保命歌括》。三十五卷。明·万全撰,撰年不详。前三十三卷介绍中风、中寒、内伤、瘟疫、气病、血病、虚损、痿痹、咳嗽、哮喘、泄泻、痢疾、疟疾等内科杂病为主的多种病证。每门皆先论后方,其论则征引旧说结合己见,颇为详尽。且以七言...
...综合性医书名。简称《保命歌括》。三十五卷。明·万全撰,撰年不详。前三十三卷介绍中风、中寒、内伤、瘟疫、气病、血病、虚损、痿痹、咳嗽、哮喘、泄泻、痢疾、疟疾等内科杂病为主的多种病证。每门皆先论后方,其论则征引旧说结合己见,颇为详尽。且以七言...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