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兼脉、兼象等。每脉均列“诊宗脉学”(盖摘录《诊宗三昧》之语)作为总结。本书刊入《徐灵胎医学全书》及《徐灵胎医略六书》,后者并附“经络诊视图。”《脉诀刊误》脉学著作。又名《脉诀刊误集解》。二卷。元·戴起宗撰。戴氏认为当时流传颇广的高阳...
...(出丹溪)脉之状不一.大率多兼见.人之病有四.曰寒、曰热、曰虚、曰实.故学诊者亦必以浮沉迟数为之纲.以察病情.初学人又以浮数为热为有余.沉迟为寒为不足.其间最难体认者.涩脉也.最难调治者.弦脉也.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又曰短而止.皆是...
...代字三法,“人寸比类二门,诊皮法八门”、“诊络法二门”、“诊筋法二门”、“四方异诊一门”、“评脉二大门”等,将各脉分列诸门之下,卷下又附“《脉经》诸反逆死脉要诀”于最后。故尔垒书内容虽然基本上还是丹波氏所辑,但已经改为廖氏的这套古脉学作服务的...
...脉诀》、《察病指南》、《诊家枢要》、《难经集注》、《外科精义》、《脉诀刊误》、《丹溪手镜》、《医经小学》、《医学入门》、《太索脉秘诀》、《濒湖脉学》、《四言举要》、《脉语》、《通雅》、《医宗说约》、《脉诀汇辨》、《医宗必读》、《诊家正眼》、...
...两手尺中,乃神门脉也。王叔和云∶“神门诀断,两在关后;人无二脉,病死不救。”详考其论肾之虚实,俱于尺中神门以后验之。盖水为天一之元,万物赖以资始者也。故神门脉绝,先天之根本既绝,决无回生之日也。而《脉诀》谓为心脉者误矣。彼因心经有穴名神门...
...伏脉,重按着骨,指下裁动(《脉经》)。脉行筋下(《刊误》)。《脉诀》言:寻之似有,定息全无,殊为舛谬。『体状诗』伏脉推筋着骨寻,指间裁动隐然深。伤寒欲汗阳将解,厥逆脐疼证属阴。『相类诗』见沉脉。『主病诗』伏为霍乱吐频频,腹痛多缘宿食停。蓄...
...余浪游者三十年,托刀圭以糊口,而无以辞负笈者,顾其中胡能不自愧也。所慨俗医称津筏者,则先《难经》、《脉诀》。《难经》出自秦越人,其纯驳固未易论。尤怪脉者所以定吉凶,决死生,至渊微也。苟阡陌之不存,又何有于源季。宋之高阳生,一妄庸人,假...
...《脉经》曰∶七诊者,一静其心,存其神也;二忘外意,无思虑也;三均呼吸,定其气也;四轻指于皮肤之间;探其腑脉也;五稍重指于肌肉之际,取其胃气也;六再重指于骨上,取其脏脉也;七详察脉之往来也。据《脉经》所说,指临时言。以余诀之,用功不在临时,...
...无此语。则其所引。别自一书。赵继宗儒医精要。论诊脉专主叔和脉诀。分各脏与左右手歌括之误。其言亦有理。〔刘氏(元宾)脉诀机要〕宋志三卷 未见自序曰。余窃窥百氏。滥肩九流。乃至医家。尤甚厉意。尝读黄帝难经。粗究玄理。八十一难之内。诊候者二十四首...
...一、脉诊总纲是阴阳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问曰:脉有阴阳者,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当归四逆汤证。结果我给出的却是四逆散方加味。众皆不知...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