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_《幼幼集成》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凡痢疾能食者吉,不能食者凶。鹤膝者,两膝红肿,如鹤之膝。小儿痢后多有此,乃肾虚之极,宜补肾地黄丸加牛膝、鹿茸。痢疾腹胀,中气虚也,胃苓丸调之。倘因毒瓦斯未尽,庸流误服涩药而致腹胀者,为实也,不可作虚,保和丸消导之。痢疾不治∶痢见五色...

http://qihuangzhishu.com/630/102.htm

心腹痛_《脉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劳役太甚,饮食失节,中气不足;或寒邪乘虚而入客之,或久不散郁而生热,或素有热,虚热相搏,结于胃脘而痛。或有实积痰饮,或气与食相郁不散,停结胃口而痛。【】胃病者,腹 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脾病者,食则呕吐,腹胀...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yinzhengzhi/744-6-9.html

盗汗自汗_《秘传要诀及类方》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冷而汗亦冷。别无他病。并属本证。有痰冷汗自出者。宜七气汤。此方已载二百四十九肾逆散之下。有气不顺而自汗不止须理气。使荣卫调和。小建中汤加木香。有病后多汗。服正元饮诸重补剂不愈。惟八珍散宜之。有别处无汗。独心孔一片有汗。思虑多则汗亦多。病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michuanzhengzhiyaojuejileifang/721-13-2.html

《外科全书》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 朝代:? 年份:? 序(一) 自记 序(二) 重刻外科弁言 凡例 卷一 痈疽统论 痈疽部位名记 胃气论 论肿 论溃 论敛 论痛 论痒 五善歌 七恶歌 饮食宜忌论 阳痈治则例 阴疽治则例 烂溃不敛治法 翻花起肛治法 患...

http://qihuangzhishu.com/685/index.htm

足部(计十八)_《外科全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通用一。)补中益气汤(通用三十。)内托散(通用三十八。)十全大补汤(通用二十六。)六味地黄丸(通用四十三。)八味地黄丸(通用四十五。)□(一名足心发,俗名病穿版,又名穿窟天蛇。)生足底涌泉穴,乃肾经虚损之,当别红白,按阳痈阴疽则例之。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zhengzhiquanshu/685-11-15.html

要略_《医述》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必变。壮热皮燥,喘促面浮,可汗也。痘隐隐不出,肉肿疮不肿,毒停不成浆,或因寒倒 ,皆可汗也。但兼解、兼补有殊耳。可清也,可下也,舌之黄燥可矣;可温也,可补也,舌之淡润可矣。○痘之药不可过。过热则涸,过寒则凝,过燥则耗血,过润则滑肠,...

http://qihuangzhishu.com/472/646.htm

·百家姓

...历史来源 1、出自舜有七友东不訾之后为东氏。据《集韵》载,舜帝七友之一不訾之后。七友为:雄陶、方回、续牙、伯阳、不訾(一作东不识)、秦不虚、灵甫。《尸子》云:“舜士友有不识,《广韵》作东不訾。”不訾的后代,有的就用“”作为自己的...

http://wenxue360.com/guji/2666.html

高血压临思路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通过其结石而收降血压之效,似有“歪打正着”之嫌。《素问》云,“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当临“无证可辨”时,不妨把有关辅助检查看作是中医“四诊”的延伸,也正是“无者求之”的一种体现。 总之,上述案都是从中医辨证辨病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276.html

中寒_《卫生宝鉴》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参政商公.时年六旬有二.元有胃虚之.至元己巳夏.上都住.时值六月.霖雨大作.连日不止.因公务劳役过度.致饮食失节.每旦则脐腹作痛.肠鸣自利.须去一二行乃少定.不喜饮食.懒于言语.身体倦困.召予之.予诊其脉沉缓而弦.参政以年高气弱.脾胃...

http://zhongyibaodian.com/weishengbaojian/632-33-5.html

倒悬之的解释_倒悬之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国语辞典 比喻處境極為艱困、險。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楔子:「有遊客張君瑞,奉書令小僧拜投於麾下,欲求將軍以解倒懸之。」...

http://hanwen360.com/c/381039.html

共找到207,48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