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各二钱,炙甘草一钱,为末,粥丸服之。仍用艾炷于百会穴灸三壮。脾泻当补脾气,健运后常用炒白术四两,炒神曲三两,炒芍药三两半,冬月及春初用肉豆蔻代之,或散或汤,作饼子尤佳。脾泄已久,大肠不禁,此脾已脱,宜急涩之,以赤石脂、肉豆蔻、干姜。戴元礼...
...①经脉之气结止不行。代,止也。《灵枢·岁露论》:“此两邪相传,经气结代者矣。”②脉学名。系结脉和代脉的总称。泛指缓而不整的间歇脉。详结脉、代脉条。...
...脉象的辨识主要依靠手指的感觉,因此,学习诊脉要多练指感。通过反复操练,细心体察,可以对脉搏的部位、至数、力量和形态等方面,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指感。 脉象是手指感觉脉搏跳动的形象,或称为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辨识主要依靠手指的感觉,因此,...
...收敛。溃汤为痛未退,洪、滑、大、散,难治。芤 肿疡为血虚。溃疡为虚,为脉病相应。长 肿疡宜消退之法。溃疡为易愈。谓长则气治也。牢 肿疡为邪盛,为欲脓。溃疡为邪气不退。实 肿疡为邪气太盛。溃疡为邪不退,为实。缓、豁大者为虚。弦 肿疡为痛,为欲脓...
...平坦,多为实证、阳证。2.弥漫性肿势平坦,散漫不聚,边界不清,阳证见之,为邪甚毒势不聚;阴证见之,为气血不充。3.全身性疮疡溃后而见头面、手足虚浮,为脓出过多,病久气血大耗,脾阳不振所致。肿的外形,一般来说,凡病发在皮肤浅表、肌肉之间的,肿势...
...寝.唯呼吸之息尚促.初六日脉又数.下午发热不退.环跳穴边发一毒如碗大.红肿微痛.前医者遂归咎姜、附.拟用寒凉解毒药.孙曰.此乃胃中虚火游行无制大虚之证.非毒也.内经云.壮者气行则愈.怯者着而成病.惟大补庶可万全.用寒凉.速其死矣.乃煎附子...
...典型或尚不符合诊断标准,尤其是有些疾病如溃疡性结疡炎、肉芽肿性肠炎、节段性回肠炎等。也可引起类似的三联征表现,故统称为白塞综合征为好。本病由土耳其皮肤科医师Behcet首次报告,以后世界各地均有发现。本病在日本、朝鲜、中国、中近东(土耳其、...
...迟、伏、濡、弱、数、细、动、虚、促、结、代、革、散。其状大率多兼见。人之为病有四∶曰寒、曰热、曰实、曰虚。故学脉者,亦必以浮、沉、迟、数为之纲,以察病情,此不易之论也。然涩之见,固多虚寒,亦有痼热为病者。医于指下见有不足之气象,便以为虚,或...
...革脉是属于具有复合因素的脉象,它是芤、弦两脉的合体脉,既具有弦的张力又有中空的情况,所以古人说是“如按鼓皮”等。 革脉的名称出现得较早,但在《内经》上提到的革并不是后来所说的革脉,《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浑浑革至如涌泉,……”按此处之革...
...,轻手而得之也,而芤、洪、散、大、长、濡、弦,皆轻手而得之之类也;沉为阴,重手而得之也,而伏、石、短、细、牢、实,皆重手得之之类也。迟者一息脉二至,而缓、结、微、弱皆迟之类也。或曰滑类乎数,涩类乎迟,何也?然脉虽似,而理则殊也。彼迟、数之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