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关、尺_四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寸脉候心,关脉候肝,尺候肾;右手寸脉侯肺,关脉候脾胃,尺候命门。总的来说是“上寸脉以候上(躯体上部),下尺以侯下(躯体下部)”原则。此外,还要结合浮、中、沉等不同切按方法,从各个方面比较以求得正确脉象,进而与四结合分析,才能得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cunguanchi-1252.html

合参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四合参指辨证过程中,把望,闻、问、切四诊所得有关病史症状、形色和脉象等材料进行全面分析综合。 【四合参】 辨证过程中,把望,闻、问、切四诊所得有关病史症状、形色和脉象等材料进行全面分析综合,以防止局限性和片面性,以便判所疾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8016.html

合参意义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必须问诊才能得知。病人声音、气味有什么变化必须进行闻。病人神色形态有什么异常,必须进行望诊。病人脉象和胸腹肢体有什么变化,又必须进行切诊。疾病是复杂而多变,症候显露有真有假,故诊法有“舍症存”、“舍脉存症”区分,若四不全,便...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14.html

赵绍琴论_【中医宝典】

...先父在1930年讲诊脉时说;诊脉不是只出一个,从一个就定病。诊脉必须病位、虚实、寒热、表里、气血,再辨明病证是有余还是不足,先治何病,后调何疾,这全在出。譬如表有病不论风寒风热,部位一定在浮位。温病卫分证也在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92.html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不乏人。滑伯仁家枢要》专论诊法。戴起宗诀刊误集解》对极为有益。金元四大家对诊断学论述各有特色,如刘河间辨证重视病机,张子和重视症状鉴别。李东垣重视外感内伤征候异同,朱丹溪重视气血痰郁辨证。明清时期,对四和辨证研究...

http://qihuangzhishu.com/92/2.htm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_《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不乏人。滑伯仁家枢要》专论诊法。戴起宗诀刊误集解》对极为有益。金元四大家对诊断学论述各有特色,如刘河间辨证重视病机,张子和重视症状鉴别。李东垣重视外感内伤征候异同,朱丹溪重视气血痰郁辨证。明清时期,对四和辨证研究...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92-1-1.html

政运有不应之_《家正眼》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不应者,沉细之也。甚至极沉极细,几于不可见矣;第覆病者之手而之则见。凡值此不应之,乃岁运合宜,命曰天和之,不必求治。若误治之,反伐天和矣。土运为南政。盖土位居中,面南行令故也。金木水火四运,皆以臣事之,北面受令,故为北政。甲己二年...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azhengyan/801-4-12.html

中医四切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切诊是指医生用手在病人身上作某种形式诊察,或切或按,或触或叩,以获得辨证资料。切诊包括和触诊两个部分。 (一) 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动脉以了解病情内在变化也称切脉或诊脉。 为血府,贯通周身,五脏六腑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50.html

前言_《丹医秘授古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其一端而言用者也。惜古之真髓已不可见,而今世医家所宗,概不出叔和《脉经》、高阳生《诀》,其所以相袭成风者,一则以其浅简,为衣于医之辈所近;二则以中医学术迁流至今,严格说来,大抵已成应用技术,四之中,几独靠“问”字一诀,而切诊是已沦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danyimishougumaifa/1248-5-2.html

冲阳太二论_《诀汇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故列胃之动脉,而脾即在其中矣。)古人见肾为先天之本,故着之曰∶“人之有尺,犹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见脾胃为后天之本,故着之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所以伤寒必太 以察肾气之盛衰,必冲阳以察胃气之有无。两既在,他...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uehuibian/690-7-9.html

共找到902,93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