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灵枢》)审其尺之缓急大小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视人之目窠上微痈,(一作拥、雍。)如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咳,按起手足上, 而不起者,风水肤胀也。(水胀篇∶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者,水也; 而不起,腹色不变者,肤胀也;腹筋...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人迎候阳”,见《灵枢》卷四第十九《四时气篇》。自“刺家不诊”至末,见《素问》卷十四第五十五《长刺节论篇》。又自篇首至“必深以留之”,见《甲乙经》卷五第一。自“风水肤胀”至“尽取之”,见《甲乙经》卷八第四。自“飧泄”至“...
...取三阴。(《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胀,腹胀也。飧泄,完谷不化也。病胀者当取足之三阳,即胃、胆、膀胱三经也。飧泄者当取足之三阴,即脾、肝、肾三经也。飧音孙。)腹暴满,按之不下,取太阳经络者,胃之募也(《素问·通评虚实论》。太阳经络,谓手太阳...
...从渊腋穴(胆经)下三寸的大包穴处分出,散布在胸胁部。病变时,实则浑身尽痛;虚则全身关节松弛无力。脾蒸古病名。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总论·虚劳骨蒸候》。参见二十三蒸条。脾胀病证名。胀病之一。《灵枢·胀论》:“脾胀者,善哕,四肢烦悗,体重...
...镏洪金代医家。号瑞泉野叟,都梁(今属江苏)人,其生平欠详。尝对刘完素之《伤寒心要》加以疏释,以衍其说。后附于《河间六书》之后付梓行世。瘤赘病名。指人体所生之赘生物,出《疡科选粹》卷七。即瘤之别称。详见该条。瘤病病名。《灵枢·九针论》:“四...
...营卫生会》、《五味》、《邪客》、《卫气》及《素问/痹论》五篇文)《灵枢》曰∶营行脉中,上应二十八宿,三十六分。人身行气一周,十分身之八,二十八宿,凡千八分。气行五十周而脉终,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记。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
...,有地道焉,谓人居天地气交之中,人与天地参也。《经脉篇》论六脏脉属脏络腑,六腑脉属腑络脏。《脉要精微论》以尺脉候肾,左附上以候肝心,右附上以候脾肺,盖以两肾为先天始分之水火,而生木火土金之五行也。脏腑之雌雄配合,经脉之属络相连,是以高阳生有...
...种明刻本,二种日刻本及《珍本医书集成》本。《医经溯洄集》医论著作,一卷。元·王履撰于1368年。全书共23篇,寓有对医学探本溯源之义,故名《医经溯洄集》。内容主要有研究《内经》、《伤寒论》等医着心得,对于温病与伤寒的辨析和对李东垣学说的探讨...
...《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阴阳应象大论曰∶心之变动为忧。《灵枢》口问篇曰∶思忧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故太息。本脏篇曰∶心小则易伤以忧。盖忧则伤神,故伤心也。宣明五气篇曰∶精气并于肝则忧,肝胜而侮脾也。《灵枢...
...,可知这就是一个“两阴交尽”。这是从排列的次第来看厥阴的意义。此为其一。其二,《素问·至真要大论》云:“两阴交尽故曰幽。”前云两阴交尽为厥阴,此云两阴交尽故为幽,是知厥阴之为义者幽也。幽为何意?《正韵》曰:“幽囚也。”囚的意思大家很清楚,...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