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箧篇“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在宥篇“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皆作“知”。淮南道应训引老子作“智”。 绝民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严可均曰:“绝民”,各本作“绝仁”。 谦之案:“民”字涉上下文“民”字而误。 此三者,为文不足,...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5.html

第三十三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谦之案:傅、范本首句起,每句末并有“也”字。范应元曰:“古本每句下有‘也’字,文意雍容,世本并无‘也’字,至‘不失其所者久’,若无‘也’字,则文意不足,今依古本。”案:范说非也。老子古本有详略各本不同,此盖由南北朝...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49.html

老子他说》第三章:虚心实腹与鼓气_道家_【文学360】

...可是在秦汉以后修学神仙丹道道家方士们,大多都遵守老子告诫,要极力做到“绝嗜禁欲,所以除累”功夫,以便具有学仙得道资格。不过,请注意我所说“大多”这个概念。当然不包括自认为是黄帝传承“黄老之道”全部道家神仙方术。这些大多数...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05.html

第十三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同义。王念孙曰:“‘及’犹‘若’也。……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言若吾无身也。又曰:‘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言若其有事也。‘及’与‘若’同义,故‘及’可训为‘若’,‘若’亦可训为‘及’。...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9.html

老子他说》第三章:世上无如人欲险_道家_【文学360】

...看来,人欲真是可悲心理行为。不过,也许有人会说,人欲正是可爱动力,人类如果没有占有支配欲望,这个世界岂不沉寂得像死亡一样没有生气吗?是与非,真难说。且让我们转一个方向来反映老子“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说法吧! 首先,我们要确定“欲...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04.html

老子他说》第三章:道家与法家辨贤_道家_【文学360】

...人文历史演变,与学术思想相互并行,看来非常有趣,也的确是不可思议事:有正必有反,有是就有非。正反是非,统统因时间、空间加上人事演变不同而互有出入。同样也属于道家鬻子——鬻熊,如果只依照传统说法而不谈考证他生平,那么,他比老子...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99.html

第五十八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不可测,孰知其极?”语皆出于老子。又韩非解老篇云:“故曰‘祸兮福之所倚’,以成其功也。……故曰‘福兮祸之所伏’……故谕人曰:‘孰知其极?’”刘师培以所引于“祸兮”句下有“以成其功也”五字,疑此节多佚文。又御览四百五十九说苑引老子曰:“得其所利...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74.html

从西方重视补充医学谈老子“无为”思想_【中医宝典】

...整体观,要有一个自然规律观,老子“无为而治”思想,正好为中医学所运用。 老子所谓“无为”并不是“不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宇宙发展,包括人发展,均有一定自然规律(《内经·素问》:“生、长、壮、老、已”)。这是不受人意志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632.html

第二十八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蹊。 严可均曰:“为天下蹊”,各本作“溪”。释文:“溪,或作溪。” 罗振玉曰:景福本亦作“溪”,景龙本作“蹊”,敦煌本作“奚”,下并同。 谦之案:作“奚”是也。庄子天下篇、淮南道应训引作“溪”,此或后人以老子误字改之...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44.html

第七十四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卷、遂州、赵“使”下均有“人”字。傅无“执”字,“敢”下有“也”字。严“熟”上有“夫”字,下有“矣”字。又尹文子大道下、慎子外篇均引老子曰:“民不畏死,如何以死惧之?”与傅、范本作“如之何”略同。 易顺鼎曰:毕氏考异傅奕本作“民常不畏死”。...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90.html

共找到847,75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