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脉云指下难明者,真言也。今人夸诞通晓者,但能言而不能行也。吾老专以浮、中、沉三脉候而治之,察其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如见其肺肝然,无所逃其情矣。既云伤寒,则寒邪自外入内而伤之,其入则有浅深次第,自表达里,先入皮肤肌肉,次入筋骨肠胃,以此推之...
...吐有冷热两证异.内脉外形当仔细.(吐有胃冷.有胃热者.当以内脉外形辨之.)烦渴脉数手心热.此是胃热之所致.(孙尚云.脉来数.手心热.烦渴者.胃热也.竹茹汤证.)曾经汗下关脉迟.胃中虚冷理中治.(肝脉迟.胃虚也.理中丸及汤主之.)膈上寒痰...
...虚者理中汤.实者桂枝大黄汤.寒热相并.大痛脉沉.细实者.附子理中汤.合大承气汤.温而下之.其余寒热.气血.郁怒.食积.痰蠹.治法皆与心痛同.胁痛左属肝木盛.加白芍药、龙胆草、柴胡(各一钱二分)、青皮(七分).右胁痛.属肺火与痰.加贝母、枳壳...
...方在厥阴证中。)暑病通用麦奴丸。(方在杂汗证中。)暑病若吐下后,别见形证,一如伤寒门治之。暑病哕逆、发斑、疮豆坏候,一如温病门治之。(以上四条,先生所论。)预防热病急黄贼风,葛粉散。葛粉(二升) 生干地黄(一升) 香豉(半升)细末,食后服方寸...
...每服七、八十丸,白汤下。转筋,属血热,四物汤加酒芩、红花,煎服。有筋动于足大指,上至大腿近腰结了,此奉养浓,因风寒而作,又当加苍术、南星。□(以上丹溪方法凡七条)□羌活导滞汤(东垣) 治香港脚初发,一身尽痛,或肢节肿痛,便溺阻膈。先以此药导...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 桂枝五物汤主之。(《金匮》)治行痹者,散风为主,而以除寒祛湿佐之,参以补血之剂。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治痛痹者,散寒为主,而以疏风燥湿佐之,参以补火之剂。所谓热则流通,...
...治之。(即系大三五七散)山茱萸 干姜(炮) 茯苓(去皮,各三斤) 附子(炮,去皮、脐,三十五个) 细 辛(一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太阳丹(方见伤寒类)。 如圣饼子(方见一切气类)。 没药降圣丹(方见疮肿伤折类)。 乳香没药丸治...
...宜上吐也。瓜蒂散 治伤寒四五日,病在胸膈,痰气紧满于上不得息者,以此吐之。甜瓜蒂(炒) 赤小豆(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豆豉煎汤调服,以吐为度。□伤寒神昏不语者,越经症也。泻心导赤饮 治伤寒心下不痛、腹中不满、大便如常、身无寒热、渐变神昏...
...炒) 苍术(盐、酒炒) 白术 川芎 防己 槟榔 犀角 甘草 木通 黄连 黄芩(二味热加之) 竹沥 姜汁(二味痰加之) 石膏(热时加) 桃仁(便实加) 牛膝(溺涩加)食积流注方 苍术 黄柏 防己 南星 川芎 白芷 犀角 槟榔 龟板(血虚加)血...
...) 麦冬 地骨皮血虚方 治阴虚有痰。四物 黄连 枳壳 半夏导痰千缗汤半夏 南星 陈皮 茯苓 皂角 枳实劫药方 治喘不止;甚,不可用苦寒药,可温劫之。椒目(二钱),为末,姜汤下。莱菔子(蒸)、皂角(烧存性)。姜汁丸,噙。大黄(煨)、牵牛(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