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温疟、温暑者,即瘟病而兼风、湿、暑、疟也。其曰瘟毒者,言瘟病之甚者也。曰热病者,就瘟病之发于夏者而言耳。至于晚发之说,更属不经。夫冬月寒疠之气,感之即病,那容藏于肌肤半年无恙,至来岁春夏而始发者乎?此必无之理也,而顾可习而不察欤!至于疫...
...子甘酸,皮涩温无毒。发明 榴味甘酸,具木火之象,故多食伤肺损齿,而生痰涎,其皮涩温,能治下痢滑脱。一种小者曰酸石榴,治痢尤捷。《千金》治痢方皆用之酸兼收敛,故能止下痢、漏精、崩中下血。《丹方》以酸石榴连皮子捣汁入姜茶煎,治寒热利。又久痢用...
...(《普济方》) 【配方】剪草。 【制法】用剪草浸酒。 【主治】治虱疮疥癣。 【用法】服之。 说明:《普济方》注出“本草方”。 ...
...疫邪伏而未发,因感冒风寒,触动疫邪,相继而发也,既有感冒之因由,复有风寒之脉证,先投发散,一汗而解,一二日续得头疼身痛,潮热烦渴,不恶寒,此风寒去,疫邪发也,以疫法治之。...
...。(自定新方。)苏羌饮 (治四时寒疫,历有奇效,屡试屡验。并治伤寒、伤风,可代麻、桂、青龙、羌活、十神等汤,诚诸路之应兵也。)紫苏(三钱) 羌活(二钱) 防风(一钱) 陈皮(一钱) 淡豉(二钱) 葱白(数段)水煎服,不应再服。初觉,速服必愈...
...(大头瘟 捻颈瘟 瓜瓤瘟 杨梅瘟 疙瘩瘟 绞肠瘟 软脚瘟附)疫为时行疠气,有大疫,有常疫,大疫沿门阖境,多发于兵荒之后,不数见。常疫则一隅数家,一家数人。症多相似,春夏秋三时皆有之,而夏秋为甚。其疠邪之来,皆从湿土郁蒸而发,触之成病,其后...
...□凌(六八)温疫自口鼻吸入.由肺叶干于心包络.神识不清.左脉洪大.烦渴.鼾声.胸背间赤疹隐约.温邪郁遏.意有溃烂之形.是水谷之湿热交蒸.蕴于皮膜.蕴湿酿热而成毒.非清非散.热邪无发泄之机.三焦交炽喉哑继起.舌色如赭.此温疫为化火化燥之因....
...病证名。指患疫喉后出现的汗出。其一,毒随汗泄者痧透、神清、喉烂渐退,为顺证。其二,汗出而毒不泄则痧隐、神昏、喉烂反剧,多为邪内攻而正气虚,为逆证,治宜疏解透达,佐以扶正,方用粘子解毒汤加减。...
...病证名。即大头伤寒。《嵩崖尊生书》卷六:“大头毒,俗所云大头伤寒也,感天行疫毒之气而发。”...
...白杨皮酒治风毒脚气,腹中痰癖如石。 【来源】《本草纲目》 【配方】白杨皮(切片)。 【制法】上浸酒起饮。 【主治】治风毒脚气,腹中痰癖如石。 【用法】饮之。 说明:本方见《本草纲目》卷二十五附诸药酒条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