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急救守则_【中医宝典】

...复更术。处理休克,垫高下肢保暖。处理其它伤害(如创伤、骨折、中毒、烧烫伤等)。 其次,尽快将患者移到避风处,如帐篷或天然避风处,以防止伤害加重。在安置病患时,应采取正确姿势。 头及胸部受伤,若为横伤,可采取仰卧曲膝姿势,若为直伤,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6623.html

消化道异物急救_《现代院外急救手册》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一、主因导致异物进入消化道原因很多,如进餐仓促,边进食边谈笑,未嚼细即咽,或混有鱼刺,或吃粘东西把假牙咽下。常见异物有小骨块、果核、硬币、扭扣、别图钉、钥匙、证章、小玩具等。尤其是儿童常口含玩具面打闹,使其误咽。异物大小、开头症状有...

http://qihuangzhishu.com/999/53.htm

甲基吡恶磷中毒急救_中毒常见急性中毒_【中医宝典】

...症状: 轻度中毒: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多汗、无力、胸闷、视力模糊、胃口不佳等。全血胆碱酯酶一般降到正常值70%以下。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还出现轻度呼吸困难、肌肉震颤、瞳孔缩小、精神恍惚、行走不稳、流涎、腹痛、等。重者还会出现昏迷...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8890.html

苦杏仁中毒_《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中毒。氢氰酸进入体内组织细胞含铁呼吸酶结合,阻止呼吸酶递送氧作用,使组织细胞窒息,同时能使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麻痹。儿童吃5~6个苦杏仁即能引起中毒或死亡。中毒症状:食入苦杏仁数小时就引起中毒。轻者头痛、头晕、无力和恶心,4~6小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jiatingyixuebaike_zijiuhujiu/1049-6-14.html

少尿无尿急救_《现代院外急救手册》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一、主因 休克创伤、感染、中毒、出血、心源性病、过敏心脏病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恶性高血压、失血、脱水、酸中毒、大面积烧伤、低血钾、低血钠、高血钙缺氧一氧化碳中毒、严重贫血、心跳骤停等溶血疟疾、错输血型、药物性溶血、新生儿溶血器质性...

http://qihuangzhishu.com/999/170.htm

心脏性猝死急救_《现代院外急救手册》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夜间蹲厕时等。3.平时每天分多次口服阿司匹大0.3~0.6毫克,有预防冠心病功效。4.减肥防胖,心情愉快,情绪稳定,保持不急不躁。5.戒烟酒,饮食勿过饱,保持大便通畅。6.猝死前常无先兆,心搏收缩停止未超过4分钟,抢救及时,约有半数存活,...

http://zhongyibaodian.com/xiandaiyuanwaijijiushouce/999-7-5.html

中毒应该如何治疗?_中毒中毒急救_【中医宝典】

...对口服者于催吐后立即用1:2,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水等洗胃,以后给予蛋清,牛乳或豆浆等,导泻,静脉输液促进已吸收锑排泄及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衡;适当加用高渗葡萄糖溶液,并可治疗吐酒石中毒所致症。 二巯基丁二酸钠治疗锑中毒效果甚好,其效力...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9173.html

化学烧伤眼睛预防急救_普外科烧伤_【中医宝典】

...在日常生活和劳动生产过程中,人们化学物质接触机会很多。化学性眼损伤可以由身体吸收化学毒物引起急性或慢性而发生,更多则是因工业生产使用原料、制成化学品或剩余废料直接接触眼部而引起化学性结膜角膜炎、眼灼伤。随着化学工业发展,...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876.html

老年人常见药物中毒急救_【中医宝典】

...药物中毒临时急救就显得十分重要,有时甚至成为拯救病人生命关键。急性药物中毒院前救治 在发观病人药物中毒时,首先要尽快查出中毒原因,如果一时查不清也要了解毒物进入人体途径、进入量和中毒时间。准备送医院治疗或医生未到之前,应先做一些临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6767.html

现场急救烧伤_急救常识_急救常识_【中医宝典】

...(l)现场急救 ①迅速消除致伤原因,脱离现场:应尽快将伤员从烧烫伤现场抢救出来,立即扑灭火焰,减少烧烫伤面积和深度;剪开或撕开脱去伤处衣服,避免强行扯拉,以免剥脱烧烫伤皮肤;若为酸碱等化学物质烧伤,立即就地用大量清水冲洗。 ②预防窒息:...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10441.html

共找到936,29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